2025年07月19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山西省考古前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3-10-08 15:19:04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8日电(记者 关俊龙)10月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考古前置工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231008151814

“考古调查、勘探是做好地下文物保护的最基础一步,是我们揭示本源、探索未知,推进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做好文物考古工作,发挥山西考古工作在实证尧舜禹传说、诠释山西在五千年文明演进中的作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定位与要求,也是推进山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介绍到,根据山西省文物资源分布特点,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省文物局重点推进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做好制度设计,完善配套政策,统筹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协调共赢。

一是精准谋划,科学完善配套政策。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出台了《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规定更加明确了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时限。省文物局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土地收储(出让)前考古前置工作介入时间节点,确保前置管理规定更具有操作性。针对开发区区域文物保护评估,省文物局制定了《开发区文物考古工作服务指南》,结合文物资源所处地域,分批次开展区域文物保护评估,科学、精准划定避让区、勘探区和释放区,在有效保护好文物基础上,解决好开发区建设用地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

二是主动服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改变以往“被动跟进”工作模式,成立由省文物局牵头、市县文物主管部门、考古机构参与的文物考古工作专班。建立文物专管员和考古工作月调度制度,协调解决全省考古前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全代办服务活动,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指派专人跟踪、协助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建设单位推进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考古前置工作。重点针对开发区建设用地面积较大、用地时间紧迫的突出问题,开展文物保护评估冬季行动,加快推进开发区文物保护评估,保障开发区建设,实现了让项目方“拿地即开工”。

三是加强联动,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文物、商务、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建立厅际联席会议机制,确保信息对等共享,会商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文物保护评估及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此外,省文物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联合在侯马市召开考古工作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会,以会代训,加大文物保护评估、“标准地”改革政策宣传指导;省文物局联合省商务厅、省交通厅、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等,加强考古前置政策培训解读,消除了开发区管委会对文物保护评估及考古前置工作的认识误区和顾虑。

四是全力推动,考古前置稳进有序。2020年以来,全省完成考古调查勘探2388项,勘探总面积约15327.8万平方米,较2020年之前三年数量总和(964项、5327.4万平方米)还要高,完成考古发掘450余项,有效保护了一批地下文物。同时,省文物局加强全省考古勘探队伍调度,完成了全省71个工业类开发区文物评估,在精准圈定考古勘探区域基础上,释放不符合地下文物埋藏规律土地共约45774.53万平方米(约合686617.95亩)。开发区管委会向省文物局提交书面承诺书后可不开展考古勘探,初步探索出一条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路径。

白雪冰表示,下一步,省文物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抓好政策落地。结合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加强文物、自然资源、商务、财政及开发区管委会沟通与协调,深度分享信息,坚持考古工作调度,全面跟进并指导省、市考古机构加强合作,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抓好工作落地。

二是严格把好工作质量。督促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加强对考古前置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指导,及时掌握信息,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分类做好71个工业类开发区文物保护工作监管,及时跟进项目进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山西文物工作形象。

三是持续推进改革深化。考古前置是一项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省文物局将督促、指导市县结合实际,在制度设计、精准管控等方面探索并积极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工作方式,深入推进此项改革。

【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