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靠山吃山”,拒绝“一煤独大”,今日的山西已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筑为共识。“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焕然一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吹响号角,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铿锵前行,步履坚定!
山西晋城泽州,满眼绿意,欣欣向荣
绿“两山”
“两山夹一川”是山西的基本地貌特征。“两山”,即太行山、吕梁山,郁郁葱葱中,拱卫着京津冀和黄河的生态安全,那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薪火相传。
截至目前,山西每年营造林面积都在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39个,占全省1/3,森林覆盖率达到22.79%。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23%。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治理,汾河太原城区段成为了一条贯穿太原市中心的绿色景观生态长廊。
治“七河”
山西的灵性,来源于那崇山峻岭、千沟万壑,和那众多的河流。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滋润着山西的大好河山、锦绣山河 。
针对“七河”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干涸现象,2011年,山西启动实施大水网建设工程, 2017年,山西全面启动七河生态修复工程。
截至目前,山西全面建成河长制,21374名河长“上岗”,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中,劣V类水质断面由8个减少到3个 ,汾河水量渐丰,地下水位已连续10年回升。
......
近年来,大同的空气质量逐年提升,拥有与过去“煤都”印象完全不同的“大同蓝”。
护蓝天
令人堪忧的空气质量即将终结,“治理污染,靠刮风!”勿需戏谑。
2018年,山西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此后,山西的空气质量逐年改善,PM2.5平均浓度低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二青蓝”成为山西的靓丽名片。今年1-3月,山西优良天数比例为63.7%,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 。
......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朔州太平窑水库迎来了大批黑翅长腿鹬到此繁衍生息,成为太平窑水库一道美丽的风景。
净碧水
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太原蒙山景区传来好消息,已经干涸了30余年的寺依泉泉水复流。
近年来山西全力推进“碧水保卫战”,全省水环境质量呈现明显好转态势。
截至2018年底,全省58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达34个,比2017年增加2个,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质断面13个,比2017年减少2个,汾河主要超标因子氨氮、总磷浓度值相较2017年分别下降77%、58%。
......
守净土
坚决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全面启动,污染地块的再开发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土壤污染防控措施逐步落实。
......
山西在行动!
自2016年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以来,山西逐年印发土壤污染防治年度行动计划。
2020年1月1日,《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这将为山西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想当初,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美丽的生态,看今朝,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山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