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山西:“一盘棋”“一条线” 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治理成效显著

2022-09-19 16:42:50 来源:记者观察网

QQ图片20220919164020

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19日电(记者 杨文滢)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构建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线”工作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全省生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的“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围绕相关问题作了详尽介绍。

一是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山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优化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协调空间矛盾,总体布局全省域生态保护修复。构建覆盖省级行业部门4大类200多项1000多个图层数据于一体的国土空间大数据基础体系,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市、县、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二是创设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协同推进工作。将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节约集约相衔接,创新露天煤矿准入、临时用地还地、信息公开公示、生态修复、监控核查、卫片执法、联合执法、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等长效机制,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加强露天煤矿监督管理等6项新政。制定全省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150座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强力推进项目攻坚。2018年以来山西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8.3亿元,实施了136亿元的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其中,投资83亿元实施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治理地表塌陷及地质灾害面积75平方公里,水源涵养面积超过230平方公里,农用地整治面积44平方公里,沟坡治理面积34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投资20.8亿元实施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和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2400多个图斑,治理面积6700多公顷;投资5亿元实施42个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治规模4500公顷;预算投资27.6亿元开展20个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整治规模15.6万公顷。此外,投资25亿元实施139个省级耕地开发基金项目,设计新增耕地21.6万亩;完成56个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211平方公里;完成采煤沉陷区16个土地复垦项目,复垦面积47平方公里。

四是坚守生态底线红线。如期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按照“保护发展并重,坚守生态底线”原则,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21.77%,解决了全省约800多个矿权、23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矛盾。部署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整改问题3231个。推进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联合7个厅局实施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五是推动绿色勘查开发。布局全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国家安排矿种516个已全部完成。大力实施战略性资源勘查,全省氦气资源调查、晋中盆地氦气资源调查评价、小五台一带地热(氦气)综合勘查项目均取得重要发现。出台全面推动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地热能分级分类利用指南,聚焦五大盆地区域开展中深层、高温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在创建零碳建筑、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绿色矿业等4方面优先拓展地热能应用,确定22个试点项目推进地热能供暖(制冷)。

面向未来,山西将牢记嘱托、踔厉笃行,聚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保护治理等任务,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积极助力提速美丽山西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