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12日电(记者 杨文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打造太忻科创共同体的过程中,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采取了哪些举措?今日,在“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太原区运营中心常务副主任杨俊民针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据介绍,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必答题,从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太忻科创共同体和创新策源地。
一是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破题布局。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密集,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拥有相对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截至2021年底,区域内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247家,占全省的18.4%;高新技术企业657家,占全省的18.5%;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14家,占全省的24.1%;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占全省的71.4%;省重点实验室52个,占全省的44.4%;拥有中试基地3个,占全省的60%。立足这一比较优势,提出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创平台集群、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创成果转化、大力引育创新人才等五方面的重要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末,区域内高水平创新平台达到100个,研发机构达到10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0家、高科技领军企业达到20家;人才团队达到200个。
二是牵住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牛鼻子”,解题落子。一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快突破,力争“抢跑”,聚焦特殊钢、铝镁合金等8个优势产业,重点突破薄规格超级双相不锈钢板材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半导体、信创与大数据等6个新兴产业,重点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聚焦成果转化关键点精准点穴,着力建设一批开放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承接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业务,构建“研发孵化在京津冀+中试及产业化在太忻”的产业合作新模式。
三是紧盯科技创新全要素保障,答题交卷。在创新平台建设上进一步发力。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生物科技、信息科学、智能智造等重点领域,争取大科学装置落地太忻;加快建设太原第一实验室,培育建设半导体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北高新区与忻州经开区合作设立太忻半导体产业学院、忻州市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杂粮研究院。在创新主体培育上进一步发力,充分发挥各类创投、风投、人才基金作用,建设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重点打造太忻科创驱动中心、太忻双碳产业园、中北高新区研发孵化区、忻州“智创城”等,吸引企业入驻。在创新人才引育上进一步发力,实施“太忻人才行动计划”,在创新激励、创业孵化、人才公寓、股权激励、贡献奖励等方面精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