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20日电(贾亚鹏)7月19日,太原市召开了持续创优“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行动——“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春生具体介绍了太原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春生表示,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以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工作为重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不断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公开+共享”,打造公正透明信用环境
信用信息归集公开共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太原市依托政务云搭建“一网三库一平台”,推动信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信用平台服务水平。近年来,全市50多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通过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等10类行政管理信用信息,以及水、电、气、纳税、科技研发、社保等涉企特定信用信息,并依法依规予以公开公示,逐步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常态化机制,将碎片化的信用信息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助推形成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二、“降本+减压”,提升信用监管效率效能
信用监管是支撑“放管服”改革,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太原市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在事前监管环节建立承诺事项清单,如市审批局积极推行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承诺,对企业承诺的事项,不再事前审批,逐步发挥信用承诺在信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事中监管环节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市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卫健委、应急局等部门在食品药品、建筑、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16个领域出台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同时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评价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降低抽查、检查频次和比例,做到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三是在事后监管环节对严重失信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实施行政性、市场性和行业性惩戒措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通过科学的开展差异化监管和服务,做到“让守信者降低成本、减压力,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增压力”。
三、“激励+惩戒”,增进市场主体守信意识
太原市建立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在评先评优、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性资金使用、行政审批等领域,充分发挥信用信息作用,依法依规采取为守信市场主体建立“绿色通道”、给予重点支持、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等激励措施;同时,充分发挥行政性、市场性、社会性失信约束作用,依法协同采取惩戒措施,在不同行业领域大力推进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和失信惩戒工作,努力构建“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大格局。例如,市中院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市场监管、铁路、民航等多部门共享,对失信被执行人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限制招投标等联合惩戒措施。市人社局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和稳岗补贴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主动公开市场主体相关信息,及时共享至各相关单位实施联合惩戒。通过依法依规实施联合奖惩,提高失信成本,逐步在全市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线上+线下”,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为全面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太原市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积极开展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协助满足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消除不良记录,让失信企业重获生机,保障其合法权益。自信用修复工作开展以来,太原市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指派专人,负责受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申请。线上依托“信用中国协同工作平台”,及时受理市场主体提交的信用修复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核结果反馈至省级信用管理部门。线下设立信用修复受理点,由太原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指派专人,负责解答企业修复疑问、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等。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的工作模式,信用修复受理工作做到了审核及时不超期、审核仔细无疏漏。2021年到2022年期间,太原市共计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891次,“信用中国”平台审核通过率100%,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了市场主体“知信、用信、维信、守信、爱信”良好社会氛围。
发布会上赵春生还表示,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目标,推动信用信息实时全面归集共享及多场景高频次应用,强化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以信用惠民便企赋能市场主体加速发展,不断优化“可信赖”的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同时借这个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争做“诚信太原”倡导者,为优化太原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让讲信用在并州大地蔚然成风。
赵春生强调,今后,太原市将不断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