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练内功增动能 降本增效强管理

2024-01-16 18:45:16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6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王琦)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增收入、降成本、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经营管理措施,严控各项生产成本,积极推进全面预算、材料管理、修旧利废、技术改造等工作,多措并举降本增效,矿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夯实全面预算 严控材料管理

在抓牢安全生产的同时,寺河矿深挖降本增效潜力,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以圆满完成各项预算考核指标为目标,不断强化物资精细化管控。寺河矿充分把握预算指标分解这一关键环节,依据集团公司下发的总指标,科学确定各分项指标,层层分解至各部室、各区队及每一位员工,确保“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同时,合理应用考核细则,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

寺河矿严格推行材料闭环管理,形成从材料计划申报、出库、领用入井、回收、再利用到报废的全过程闭环管控;持续加强井下材料现场管控,重新修订下发《寺河矿井下材料管理办法》。结合矿井点多面广的实际,充分发挥安监员、瓦检员岗位优势,采取发现一项、落实一项、奖励一项的方法,强化井下使用材料监督,避免出现材料遗弃、浪费等现象。紧盯井上下各环节煤质管控,设计具备独立排矸、煤矸分选的分装分运系统,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情况下,采用矸石不出井、矸石破碎注浆等绿色开采技术,最大程度保障矿井效益。

能自主绝不委外 掌握“自主维修权”

寺河矿牢固树立“能自主绝不委外”理念,用“自主维修”积极响应降本增效号召,小到废旧材料重复利用、大到老旧设备技术创新,努力营造“人人算细账、个个会当家”的良好氛围。

机电维修队从废旧设备上回收可用零件,进行二次加工、改造,将其用于设备维修作业中地面运行工区积极通过技术传帮带和专业技术培训自主完成水封泄爆装置更换、暖气管路改造等更换作业,节约外委维修资金近23万元;创新对真空泵减速器、加压泵等大型固定设备存在的故障进行自主检修,逐步减少外委维修次数,共节约检修资金约48万元

寺河矿通过采用节支加增收和产值完全模拟市场化运行等方式,实施内部市场化、契约化管理。针对各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每月下达修理、回收、复用任务指标,提高设备配件回收复用率。提高巡检质量,减少设备非正常情况的损坏,降低能源消耗和检修成本。通过契约化建设,各单位经营意识进一步增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发挥人才优势 赋能高质量发展

靠改革谋发展,靠创新解难题。寺河矿将技术创新作为降本增效的主抓手,充分发挥技能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从全矿各系统中优中选优,挑出技术大拿作为培训导师,与各系统中有一定水平、肯钻研、有上进心的青年职工建立定向导师培训机制,“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矿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机电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通过机电系统开展的技术交流和研讨,及时解决广大机电工在工作中遇到的机电故障,指导机电工处理事故,通过降低机电事故率、技改创新等举措降低运行成本。

寺河矿聚焦现代化一流发展,将创新引领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抓手与内生动力。制定《寺河矿科技创新管理奖励办法》,每年投入上亿元进行科技项目研发,积极推进掘进装备升级、矸石不上井、辅助运输提效等生产管理改革,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投入上百万元对“科技标兵”、技术专利、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实施“百名操作能手、百名技术专家、百名管理精英”培养计划,鼓励全员立足岗位学练技能、创新创造,服务更多岗位职工由“工”变“匠”,不断提升改革推动力、创新驱动力、人才支撑力。

以做优增量的“加法”、节支降耗的“减法”来激发效率、效益的“乘法”,这是寺河人提升竞争力、搏击市场的战略思维。今年以来,寺河矿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在“增”上做文章,在“节”上下功夫,在“创”上谋突破,在“降”上聚合力,努力走出一条低成本、高品质、精管理的内涵式发展新路。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