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我们的2023藏在十大关键词里

2024-01-29 16:38:23 来源:记者观察网

本刊记者 关俊龙

2023年过去了。这一年东风浩荡,大幕既启。这是全面复苏的一年,也是充满变局的一年。

巴以冲突、俄乌冲突、非洲政变、土耳其大地震、加拿大森林大火、日本核污水排海、法国大罢工……世界风云变幻;“数字火炬手”点亮杭州亚运、“人造太阳”运行403秒创世界纪录、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留下中国印迹、C919开启商业飞行正式载客、中缅联手捣毁电诈老巢、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国稳步前行。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这一年,人人用力而活。我们甩开疫情的阴霾,走出家门,走进电影院,走进音乐节,走向淄博的烧烤摊,走向贵州的“村超”赛场,更走向彼此。我们还热衷于着一切新鲜的事物,迎来ChatGpt,爱上City walk,爱上茅台咖啡,爱上美拉德和多巴胺,也热爱为生活奔波的每一个平凡人。

这一年房地产去烂尾、去库存,消费出现平替潮……我们虽然焦虑却也拒绝躺平,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国家的强大,也来自于自身的提升。所以让我们把握好机遇,锻炼好身体,调整好心态,换一种方式拥抱生活。

我们的2023被浓缩在一个个关键词里,它们目睹着我们的笃定与勇气,也见证着我们的无畏和热爱。2024,让我们再出发。

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随即“新质生产力”传播开来。

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新质生产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这一话题,近来频频被提起,持续被热议。回顾2023年中国的消费市场,消费者不愿意花钱或者省着花钱成为普遍现象,同时,随着各种灵活就业变得常态化,预防性储蓄有所增加。经过三年疫情的冲击,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更加理性,未雨绸缪应对风险的意识正在增强,消费欲望不断变低。这就是所谓的“消费降级”。

事实上,围绕“消费降级”这一话题,因理性而为消费“减负”,或许并不应该被视为消费“降级”,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消费“升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既不想对生活质量将就,又想与过度消费保持距离,开始有意识地将“不花钱”“少花钱”变得合理化。也开始反思如何不受欲望的裹挟,不去追求浮夸,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拒绝过度透支未来的超前消费。

这些似乎都预示着一种理性消费意识的觉醒。这种消费行为,除了可以满足纯粹的物质需求,还更凸显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群认同的纽带,乃至引领社会生活价值归属。这一现象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出一种以奢侈和浮华为标志的消费时代,进入到一个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个性化需求的新时代。

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但中国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没有终止,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思维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不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那些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认房不认贷”

2023年,房地产市场备受关注。各地“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整优化措施接连出台。

“认房不认贷”,指的是购房者无论是否有贷款记录,只要证明自己名下没有房产,就可以按照第一套房贷款的标准办理。如果购房者名下已经有了一套房,则不管是不是贷款买房、贷款有没有还清,都会按照第二套房的标准审批。

《狂飙》

《狂飙》可谓是2023年的开年爆款剧,对主角“高启强”的塑造是该剧的一大吸睛亮点。“高启强”不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其角色塑造很接地气,从他的苦难出身到对家庭的责任感,这个人的成长轨迹是清晰的,决策动机是合理的,没有超脱观众的日常经验,因此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

前半段是小人物的抗争,后半段是政法工作者和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之间的正邪较量,展现了党中央“打伞破网”的坚定决心。但《狂飙》没有止步于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黑白较量,而是更多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现实的反思,是对扫黑除恶题材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City  walk

City walk起源于英国伦敦,翻译成中文便是城市漫步,指在一个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行走,随机决定往左拐还是往右拐,看到绿灯就直走,碰上红灯就右转;也指在一条“定制”的路线上慢行,深度体验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总体说来,这是一种与“特种兵”式旅游相对的一种短途自由行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有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想尝试City walk,在几种新型城市旅游方式中排名第一;抖音上带有City walk标签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2.6亿次。

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休闲娱乐方式,City walk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的同时,也推动了街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内生动力。

杭州亚运会

寒露时节,荷桂生辉。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历时15天的第19届杭州亚运会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12个大字,深深镌刻在亚运会的不凡史册上,为包括亚洲在内的全球亿万观众,留下了隽永无穷、津津乐道的记忆。这是继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之后,中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为亚洲体育健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还让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通过杭州这扇窗口,重新审视中国活力与东方美学。

当竞技体育遇上诗画江南,杭州亚运会从头至尾浸润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大莲花”体育馆内,张九龄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被全场齐诵,闭幕式上,又以李白的诗句“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送别来客。杭州亚运会时时处处透露出的“文化味”与体育运动相得益彰。

除了东方美学,科技感和环保理念也被融入了这场盛会。“亚运绿”是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数字火炬手、AR烟花秀、人工智能、碳中和等,不仅展现了中国最前沿的科技,也让人们真正领会科技改变生活的意义。

体育,从来都不只是竞技,它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载体。

“村超”

“村超”,不是指乡村的超市,而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2023年5月13日,贵州省榕江县和美乡村举行足球超级联赛,观看开幕式表演和足球比赛的达上万人。据权威媒体统计,“村超”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过6万,全网浏览超480亿次,抖音视频播放超过130亿次,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纪录。

“村超”不是横空出世,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据说榕江人的足球活动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榕江的“村超”已见雏形。2023年8月,一支香港明星足球队走进榕江,在一场比赛中,以4∶3险胜榕江村民,获得了足球比赛史上最特殊的奖品——两只大猪蹄。在2023年服贸会上,贵州“村超”又与英超成功“牵手”,签约合作。

“村超”火爆背后,不止于村民对体育赛事的赤诚热爱,其普及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随着“村超”大放异彩,“村BA”(乡村篮球比赛)、“村排”(乡村排球比赛)等也以惊人的能量和独特的魅力快速“出圈”。“村”字头的农村体育赛事蹿红,对推进全民健身、实现全面小康、振兴乡村经济,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缅北电诈

软禁、恐吓、威胁、虐待、人口买卖等触目惊心的关键词组成了人们对缅北诈骗的印象。2023年,电影《孤注一掷》的热映更是将这一切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现实往往比剧本更加可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能操作的电信诈骗渐渐成为缅北的支柱产业。犯罪分子利用缅甸北部电信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冒充政府机构、银行、电信公司等的员工或从情感入手,通过电话、短信和社交媒体等途径骗取受害人的财产和个人信息。这一敲骨吸髓式的犯罪,危害着人民人身财产安全,也给各国社会稳定造成隐患。

针对缅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峻形势,中国公安部部署云南等地公安机关深入推进边境警务执法合作。在缅甸各方的大力配合下,2023年共有4.1万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移交我国。此外,公安机关还严厉打击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推广引流、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组织偷渡等非法服务的涉诈黑灰产业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9万名,其中包括诈骗集团幕后“金主”、头目和骨干263名。

巴以冲突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的武装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这是巴以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冲突。

本轮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初,加沙地带已有超过2万人死于战火、5万多人受伤,导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多次就当前巴以局势阐明中国原则立场,强调应立即停火止战,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防止冲突扩大,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凝聚国际促和共识,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冰雪经济”

如果问2023年的冬天哪个城市最火,哈尔滨一定榜上有名。从“掏家底”花式宠游客,到元旦3天假期旅游总收入超59亿元,再到亚冬会口号、会徽和吉祥物发布,这个冬天,哈尔滨“高光”不断。哈尔滨的热度还在持续,折射的正是当下“冰雪经济”的火热。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寄予了让“冰雪经济”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这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冰雪特殊生态资源的认识,开启了我国冰雪经济波澜壮阔的新篇章。近年来,在“北京冬奥会”效应的助推下,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相关产业正在不断升温。数据显示,2023年的雪季,华东、华南方向的室内滑雪、冰雪乐园等冰雪游产品呈现出更高热度。可以说,无论南北,冰雪运动已向真正的“全民运动”迈进。

“冰雪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它是经济转型、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冰雪经济”蕴含蓬勃生机,能够释放消费新动能。但在散发魅力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如何让冰雪运动与旅游、交通、文化、康养、休闲娱乐等配套消费产业有机融合,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如何让游客看到真诚意,找到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何发挥冰雪运动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如何接住人们纵情冰雪后的流量,仍需不断探索。

 

本文刊登于《记者观察》2024.01(上) 第1期 总第621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