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8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魏碑经典 煌煌大观

——“魏碑溯源——平城时期魏碑书法艺术展”述评

2024-07-05 16:45:30 来源:记者观察网作者:王鑫

魏碑,这一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在公元4世纪末北魏的平城时期达到了辉煌。这一时期的魏碑书法,以其雄强朴茂、方正凝重的书体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字演变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书法的瑰宝。2024年4月30日,“魏碑溯源——平城时期魏碑书法艺术展”在太原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正是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深度追溯和艺术呈现。

北魏文脉 平城精魄

公元4世纪末,拓跋鲜卑族在代地崛起,金戈铁马所向披靡,最终定都平城,入主中原。这一伟大的时代,不仅创造了恢弘绚丽的北魏王朝,更催生了伟大的文化艺术创造——平城魏碑。这一书体发端于平城,盛行于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魏碑史上的奠基之作,更涵盖并几乎规定了魏碑的后期发展。因此,平城作为魏碑的故里,魏碑之源,实至名归。平城时期的魏碑书法,既继承了汉隶的方正凝重,又融入了鲜卑民族的粗犷豪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字形端庄大方,笔画厚重有力,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既有雄浑之势,又不失细腻之美。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体现了拓跋鲜卑族对汉文化的推崇和膜拜,也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力。

此次展览展出的平城魏碑书迹遗存百余品,正是对这一时代的有力诠释。这些展品,包括摩崖石刻、碑石、墓志、塔铭、造像记、砖铭、瓦当以及墨书、朱书、写经写本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北魏定都平城时期的魏碑精粹。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北魏书法演进的轨迹,感受到魏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书迹遗珍 异彩纷呈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大版块,通过“大代龙兴——平城时代的魏碑经典”“定鼎中原——魏孝文帝迁都前后的魏碑”“绚烂瑰奇——北魏平城时期的漆书墨书与写经”“瓦甓千秋——北魏平城时期的砖铭瓦当”四个主题展开。通过详细的解读和展示,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魏碑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从平城时期的书法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到魏碑艺术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承继了前朝的书法传统,更在发展中孕育出了新的书体,对后世的书法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大代龙兴——平城时代的魏碑经典”版块,主要是以清末民初以来以及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碑刻遗存为主,大致可分为以云冈石窟第11窟《邑师法宗等五十四人造像题记》为代表的造像类、以《皇帝东巡之碑》《皇帝南巡之颂》为代表的碑刻类、以《司马金龙墓表》《钦文姬辰墓铭》为代表的墓志类、以《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为代表的墨迹类,以及以《宋绍祖墓铭砖》《盖天保墓砖铭》为代表的砖铭类和以《大代万岁》《传祚无穷》为代表的瓦当类几种。这些书迹在书体上处于隶楷之变的过渡阶段,其特点是承续汉碑余绪,浓郁的隶意未脱,笔法绵密、笔势欹侧的楷书运笔特征初步具备,形成了鲜卑政权雄强恣肆、古朴茂密的地域书风,是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书法的渊源,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重要环节。

“定鼎中原——魏孝文帝迁都前后的魏碑”版块,以北魏自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延五年(439年)统一北方,至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期间内的碑刻遗存为主。其间北魏诸帝励精图治,不断争取汉族士大夫的支持,其政治、军事力量所及,都曾留下大量碑刻,据郦道元《水经注》和《魏书》所载的即不下二十余种。其地域包括东至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以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广阔地域。这些碑铭以及同时期的墓志、造像记、砖瓦文字、写经写本等,与《龙门二十品》《云峰刻石》、邙山墓志均为魏碑书法的重要载体与参照,千百年来,以崔、卢为代表的“北碑”,与南朝以二王为代表的“南帖”并峙,炳焕书坛,影响深远。中国书法艺术,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碑”“南帖”的同臻造极而达到了一个高峰。代表作品有《皇帝东巡之碑》《邸元明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等。

“绚烂瑰奇——北魏平城时期的漆书墨书与写经”版块,以近年来大同地区陆续发现的许多平城时代的墨书、漆书、朱书遗迹为主,另有散落、流传到其他地域,最远至河西敦煌。特别是其中的《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题记》小字真书数百字,宛然南朝钟王书风,又与《宕昌公晖福寺碑》酷似;北魏政治、军事势力所及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墓表,波磔分明,有如镌勒,直逼《龙门造像记》。这些北魏早期珍贵的书迹,与同时期的铭刻文字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北魏书法风貌,是魏碑书法的渊薮与重要参照。

“瓦甓千秋——北魏平城时期的砖铭瓦当”版块,以近年来大同地区陆续出土的许多北魏平城时期的刻铭砖瓦为主。这些刻铭砖瓦除了视为墓志性质的砖铭之外,大致可分为墓室建筑构件的有字砖和工匠标识性质的简单刻划文字,另外就是高级宫室建筑和大型佛寺所用的大量古语瓦当与图案瓦当,后者包括少量十六国时期后赵和慕容鲜卑燕政权的遗物。平城砖瓦铭刻多是工匠的产物,代表了民间书法的水平。其中的瓦当图文并茂,词句隽永;书迹当隶楷之变,团栾多姿,承续了汉瓦当的遗韵而又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奇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通过实景图片、实物照片、高清影印片和拓片的综合展示形式,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欣赏到魏碑的细节之美。这样的展示不仅还原了碑石的原始风貌,更让我们深入感受了魏碑书法的独特韵味。

多元影响 气象万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平城魏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应从多个角度深度挖掘。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魏碑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魏碑的字体结构严谨,书风雄浑有力,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命力。魏碑,作为北魏时期的官方书体,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也对后世的书法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从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后世的书体演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魏碑不仅是对书法艺术本身的探索,更是对书法历史发展的梳理。

北魏平城时期书迹,沿袭汉晋传统,应规入矩,无论隶书、隶楷,还是楷书,“平划宽结”是它们典型的字体结构特征,也是塑造“平城魏碑体”独特面貌的根本所在。伴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魏碑又盛行于河洛,奠定了“洛阳魏碑体”的繁盛。“平城魏碑体”在汉晋铭石书和北凉体的基础上,又施以方笔斩截的笔法,加之受鲜卑少数民族剽悍粗犷之风的影响,遂形成朴厚古茂、方峻平直、雄肆质拙、奇姿百出的典型风格。平城魏碑与洛阳魏碑两者不可分割,平城魏碑是魏碑之源、魏碑之基、魏碑之本。

平城魏碑作品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和魅力,正是魏碑艺术的核心所在。

同时,魏碑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条件。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风格特点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宗教信仰、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北魏王朝在平城时期正值鼎盛,社会相对稳定,这为魏碑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通过魏碑艺术,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魏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展览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魏碑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气息,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从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魏碑书法的传承对于提高公众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展览的举办,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展览还可以激发公众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平城魏碑作为北魏时期的重要文化元素,是山西的一张高颜值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化瑰宝。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挖掘山西本土文化根脉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展览通过展示和解读平城魏碑,让人们得以更好地了解魏碑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与互鉴正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平城魏碑作为山西历史文化的精粹,有助于促进山西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和谐发展。

“魏碑溯源——平城时期魏碑书法艺术展”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魏碑艺术的历史和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宝贵机会。通过此次展览,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魏碑书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更能够感受到其背后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对于书法爱好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盛宴。


本文刊登于《记者观察》2024.06(上) 16期,总第636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