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2日电(记者 关俊龙)10月22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山西民政工作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主动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嘱托,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逐年提高保障标准。3年来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69.9亿元,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52元和539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0750元和9798元,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97.7万人。同时,逐年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惠及 73.84万人。
在基本社会服务方面,持续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布实施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本土养老品牌,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省政府连续五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今年新建5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改造100个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省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坚决履行老龄工作牵头职责,持续推进地名规范管理,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地名文化,讲好山西地名故事。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创新治理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作用。健全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制度,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负。开展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走进山西” 系列对接活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出台《山西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设立山西慈善奖,引导慈善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新征程上,山西民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大局,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