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山西大同: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转型的奋进之路

2024-11-01 21:18:49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111日电(记者 关俊龙)11 1 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 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大同市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大同主动担起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使命,确立 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 转型四步走战略,围绕 四大赛道发力,高质量发展目标、思路和路径更清晰,转型步伐更坚定。

举行(大同市)

发布会上,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从四方面就大同市高质量发展与全方位转型的奋进之路做了重点介绍。

一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城市发展根基。大同曾是 煤都,传统产业占比高、结构单一。为此,从三方面努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衔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产业投资 284 亿元,同比增长 21.2%

传统产业方面,稳住煤炭和电力基本盘。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煤矿升级和产能优化,有序增产提效;煤电产业加快机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国电湖东、同热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中煤项目即将开工,预计总投资 240 亿元以上,未来 2 - 3 年发电量将大幅提高。同时推进医药、煤机制造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新兴产业方面,围绕 四大赛道培育新动能。新能源产业聚焦 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储能项目多样,吸引众多龙头企业落户,建成并网独立储能项目 4 32 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全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 929 万千瓦,占比 53.7%,年发电量约 150 亿度,占比近 30%。算力产业自 2018 年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后,已引进 5 家数据中心龙头企业,建成标准机架约 23.4 万架,投运服务器 55.8 万台,预计今年用电量突破 40 亿度,在 2024 中国算力大会相关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同时推动产业链延伸,加速建设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文旅产业方面,大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以 黑神话・悟空爆火为契机,贯彻 以游客为中心理念,围绕 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定位,以云冈石窟等龙头景区为依托,建设 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等多个特色城市,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游客满意度。

举行(大同市)1

二是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是城市活力源泉。大同有开放基因,站在新起点将扩大开放,建成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加快融入京津冀,成立工作专班,每月调度。去年以来,累计对接京津冀企事业单位 7547 家,签约项目 127 个,总投资 760 亿元,已开工 83 个,总投资 295 亿元;与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对接机制,建成 晋创谷・大同平台,入驻 17 个项目,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开放通道建设,大同云冈机场航空口岸开放运营,计划开通国际航班,高铁加密,集大原高铁年底通车,国际陆港等平台功能完善,进出口和外资规模扩大。积极引进人才,市委出台 双十六条,开展多项活动,去年以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843 人,博士研究生 181 人,面向高校引进硕士和优秀本科毕业生 592 人。

举行(大同市)2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是城市底色和名片,良好生态是大同金字招牌和软实力,践行 两山理念,推进 四治,建设美丽大同成效显著。

守护 大同蓝,开展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PM2.5 浓度低,优良天数比例高,达国家二级标准,大同蓝受表扬。提升 大同清,统筹生态治理,8 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入选水网先导区,实施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保障 一泓清水进北京。厚植 大同绿,落实 双碳战略,推进矿山修复等工作,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绿色转型。

举行(大同市)4

四是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发展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同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抓好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畅通农业、文旅、数字服务业、代加工促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公益岗位等增加城市就业率,依托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就业难题,带动就业超 30 万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连续 3 年开展医疗惠民行动,降低费用 1.2 亿元,大同入选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城市。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推动义务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发展。今年,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已提前完成,年底将全部兑现。

【编辑:张倩】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