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顺路去河曲县沙泉镇书石墕村看看我们的驻村队员。“书石墕”是个美丽的名字,三个字既蕴含着现代的气息,又透露出历史的厚重。这个村位置特殊,毗邻五寨和苛岚县,也是驻村队员们驶离河曲县回家必经的最后一个村,周一我们带着使命走进它,周末我们又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书石墕村是一个曾经的贫困村,目前村内常住人口大约有32户55人,其中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全村共有脱贫户61户98人,而常住的脱贫户有23户38人。
驱车远远看见很多身影在路边的菜地里俯身忙碌,于是就近停下,此刻第一书记毛黎祥和村民的谈笑声已从菜地里飘来,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毛黎祥驻村已三年有余,村里大事小情、邻里纷争他都清楚,农忙时,他常带着队员帮村民干活,他说其实工作队干不了多少农活,主要是和他们聊聊开心的事,把国家的帮扶政策顺便就宣贯了,欢乐的笑声能缓解矛盾,乐观的情绪能放下纠葛,让大家以积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我俩沿路往村委会走,又有村民叫他,“毛书记,去我家里拿刚摘的黄瓜、茄子……”,村民们的热情,既是对他驻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认可。
引进帮扶资金30万元:正新建200立方蓄水池
毛黎祥手指左边告诉我:“新建的200立方蓄水池项目就修在那小山顶上,建设资金是2023年从县里争取来的。”河曲县是一个典型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貌,旧时这里曾流传着“十年九旱,男人走西口、女人挖苦菜”的民谣,可以想象这里有多缺水,“水”限制了当地的发展。在脱贫攻坚战中,这里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每户的小院里种的蔬菜够全年食用,冬季时将自来水提前存在自家的水窖里,生活用水是彻底解决了,山区的植被也得到了恢复,村里几户脱贫户通过小额信用贷款开始发展养牛业,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冬季牛吃水的问题就犯难了,水窖储存的水量只能满足生活用水,每年1至4月养牛户就得每隔两天驱车到八九公里外的邻村拉水,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打击了很多养牛户的积极性。第一书记毛黎祥和村书记积极向乡政府争取项目建设,并多次找县农水局协调,去年中旬又向县里汇报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他们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态度打动了县里主要领导,项目得到了批复,当年就实施完成了。
引进帮扶资金40万元:建设100KW屋顶光伏项目
来到村文化大院,大院屋顶已铺设上了满满的光伏板,毛黎祥告诉我,这是争取集团帮扶资金40万元为村里建设的100KW屋顶光伏项目,这里光照强度、时间非常适合建设光伏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村里老年餐厅的部分花销、农水设施维护等都有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引进资金30万元:改扩建书石墕村党群服务中心
文化大院的东面就是村委会,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院里高高飘扬,“书石墕村党群服务中心”10个鲜红大字令人瞩目,红色瓦带把村委会的前屋檐镶嵌一周,宛如昂扬的“边防战士”守护着河曲的东南大门。毛黎祥向我娓娓道来,之前村委会就一排房子共三间房屋,中间稍微大的一间是村委会议室,西边一间住着第一书记,东边一间住着两名队员,做饭的灶具只能摆在会议室。2021年刚来时,走风漏气的门窗一脚就能踹开,晚上紧靠暖气片睡觉都不觉得缓和。为了让工作队住得下、融得近、干得好,先后向集团争取了约30万帮扶资金,2021年新建集中供热设施,更换了村委会所有门窗;2022年安装保温材料,给村委会屋顶、房前屋后都打了保温,又安装了两台空调;2023年新建一间约80平米的会议室和工作队厨房,将原房屋改造隔断出四个房间和一个公共洗澡间,每个房间都有上、下水且足不出门能洗漱,还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衣柜等。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党群服务中心,村里的事有人管,村里人都明白这个基层的“战斗堡垒”变得越发坚强了,他们也更愿意来这里坐坐,党群服务中心逐渐成了村民们心灵的归宿。
在书石墕村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而这也是驻村干部队员们所期望和为之努力的方向。他们的勤勉尽责、不辞辛劳,只为实现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景:让每一位村民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者系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驻河曲包村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