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单位叫我们“工作队员”,乡镇称呼我们“驻村干部”,村里大多喊我们是“下乡的”,一种称呼寄托着一份期望。派出单位要求我们能不辱使命、争光添彩,乡镇府希望我们当好“村干部”、强村富民,“下乡的”朴实称呼中则更多包含着村民对我们的信任和依靠——希望我们能在当地产业发展上有更多创新引领,能在兜底保障方面为民分忧,有邻里纠纷时能客观公正……驻村干部身兼多个角色,不仅要当好驻村干部又要做好服务员,不仅是村里宣传队长又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做好这些的关键需要我们把好政策的尺度、释放服务的温度。
50多岁的马某是村里面家喻户晓的“大老板”,还是某汽车租赁公司的股东之一,前几年煤炭运输市场火爆,在汽车租赁行当里挣了不少钱。去年他检查发现患有盲肠癌,奔波于全国各大知名医院,病情虽得到了控制,但开销巨大、需要定期用药和复查,我们去他家里走访了解情况时,马某向我们提出为其办理低保的要求,在得知其名下有公司和还有一定存款后,我们将他不符合纳入低保的原因一一告知,他明显不悦还有些埋怨,我们还是耐心地为他讲解政策。
之后,我们将马某纳入日常走访的重点排查人群,每月去家里或电话询问就医花销,这些举动也慢慢化解了马某对我们的误解。今年他仍常去外省治疗,我们将他近两年的看病花销做了汇总。了解到今年汽车租赁市场的惨淡,马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些情况后,我们建议他抓紧时间退出公司,10月份我们召开村委民主评议会,经研判一致同意对他启动纳入监测户程序,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帮扶计划。
驻村工作队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工作队要对帮扶政策了然于心,实际中把握好政策的尺度,守好政策的底线,就是树立正确的站位。政策又是有温度的,驻村工作队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一点误解和委屈是考验我们驻村的“试金石”。把好政策的尺度,释放服务的温度,才不愧为一名驻村干部。(作者系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驻河曲阴塔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