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4月10日电(尹玉明 通讯员 范艳丽)又到一年清明时节,山西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女性戒毒人员中开展了“杏花微雨 清明寄思”系列团体心理活动,抚慰戒毒人员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学会接纳现实、释放悲伤,同时汲取新生的力量和祝福,获得自我成长。
系列活动由正念冥想、统合型绘画、团体沙盘三部分组成,完成由“放空自己,放下执念”到“与过去告别”再到“寄思重生”的转变。
团体活动室内,“放空自己,放下执念”正念冥想活动正在展开。围绕主题,咨询师引导戒毒人员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提升对自我的觉察能力。在一呼一息之间,她们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此刻的宁静弥足珍贵;在一呼一息之间,她们打破了负面思维的循环;在一呼一息之间,她们逐渐厘清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跟随着音乐和引导词,让思绪飘向远方。通过正念冥想,戒毒人员逐渐清晰自我,放下执念,借助“超我”的力量,提升了自我效能感。
“与过去告别”为主题的统合型绘画疗愈活动,帮助戒毒人员通过艺术表达来释放情感、修复心灵,迈向崭新人生。活动现场,戒毒人员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用画笔描绘内心的挣扎与期待。有人用灰暗的色调勾勒出“不堪的过去”,再一笔笔覆盖上明亮的色彩,象征告别沉沦;有人画下逝去亲人的肖像,附上未曾说出口的“对不起”和“我爱你”,在泪水中完成迟来的道别;还有人将曾经的痛苦关系化作锁链与高墙,再用象征希望的阳光和绿芽将其“瓦解”。“画完最后一笔,感觉心里轻松了很多。”戒毒人员李某分享道。活动最后,大家共同创作“未来之树”,在枝头挂满写满心愿的叶片,寄托对健康、家庭和事业的期待。
团体沙盘活动伊始,咨询师引导戒毒人员进入了充满探索的心路旅程。在这个独特的主题设定下,戒毒人员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时空,开启了一段对过往执念的深度探索之旅。她们通过在沙盘中摆放各种微缩模型,构建出自己内心世界中与过往执念相关的场景。每一件沙具的摆放,都代表着她们记忆深处或难以释怀的过往元素,这不仅是简单的场景搭建,更是她们潜意识的具象化呈现。随着活动的推进,咨询师巧妙地引导戒毒人员分享自己沙盘中场景背后的故事。她们发现原来许多人都背负着重重的“行囊”,而当这些行囊被摊开时,那种沉重的感觉似乎已经开始减轻。整合环节,咨询师进一步引导戒毒人员运用想象对沙盘场景进行调整。这一环节寓意着她们以一种创新的、超现实的方式去化解心中的执念。有的戒毒人员将象征烦恼的沙具移到了代表遗忘的“虚拟角落”,有的则添加了象征希望和解脱的元素。
这次“杏花微雨 清明寄思”团体心理活动,不仅让戒毒人员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文化魅力,更让她们在活动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她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带着释怀和祝福,开启内心成长的力量,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