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扎根煤海十八载 守护安全守初心

——记山西潞安集团“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潞宁煤业有限公司安监处副处长张斌

2025-05-14 14:21:45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5月14日电(通讯员 高勇)在潞安集团潞宁煤业有限公司安监处的办公室里,张斌的办公桌上摊开着《安全管理制度》修订稿,页边空白处密密麻麻的批注与安全帽上的矿灯划痕相互映照,书页边泛黄的笔记、屏幕上跳动的监管指标,见证着这位38岁的安全管理者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从青涩的采矿专业毕业生成长为手握多项技术专利的安全专家,张斌用脚步丈量矿山的每一处角落,用责任筑牢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千米井巷的“毫米标准”

2023年12月,零下10摄氏度的寒潮席卷晋北。三二采区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突发顶板裂隙渗水,正在值班的张斌抓起安全帽就往井下冲。矿灯扫过渗水的岩壁,他半跪在泥浆里测量裂隙宽度,工作服冻成硬壳仍坚持8小时现场勘察。“顶板淋水会导致围岩软化,必须调整支护参数。”他连夜组织技术人员研讨,创新采用“锚网索+π型梁联合支护”方案,将顶板下沉量控制在5毫米以内。

这种对安全极致的追求,源自张斌初入矿山时的震撼教育。2004年刚参加工作的他,在参与巷道进尺验收时因10厘米的支护误差与老队长发生争执。“巷道多打10厘米是浪费,少打10厘米就是隐患!”老师傅的呵斥让他铭记至今。2016年担任生产科掘进负责人时,他牵头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的《十二项巷道验收标准》将误差允许值精确到厘米级。为验证支护参数,他曾连续三个月每天下井采集岩样,建立的“围岩力学特性数据库”至今仍在优化迭代。

技术攻坚的“硬核答卷”

原综掘一队职工都记得2013年那个夏天。面对古河流冲刷带,传统掘进工艺月进尺骤降至50米,全队士气低迷。刚担任队长的张斌把铺盖搬进值班室,白天在工作面记录岩层变化,晚上召集队干及技术骨干制定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及炮眼布置,提升掘进效率,使月进尺突破100米,创造了矿区岩巷掘进的新纪录。

这样的技术突破在张斌的职业生涯中已成常态。他牵头设计的机载临时支护装置,使工作面支护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50分钟;发明的迎头护网装置,成功预防片帮事故23起。翻开他的技术档案,37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约3000万元。

“张工的创新都是实打实的安全账。”2020年张斌推行的“精益化材料管理”模式,通过回收综采工作面废旧锚杆,升井拉直后,改装制作成水沟盖板,进行复用,使支护材料复用率从35%提升至68%,仅水沟盖板年节省就达60万元。

管理变革的“破冰之路”

2023年主持生产科工作期间,张斌推动的“精益掘进”改革在该公司引发关注。面对采掘接续紧张难题,他将地质条件、设备状态、人员技能等要素纳入动态分析模型,创新实施“一面一策”施工方案,确保了采掘高效衔接。

薪酬改革更是点燃了队组的干劲。张斌设计的“阶梯式工效考核”制度,将进尺、质量、成本指标与薪酬精准挂钩。工效提高后,班组月收入平均增加1200元,设备故障率却下降40%。当年矿区煤巷工效提升7.6%,创下单月进尺历史新高。

转任安监处副处长后,张斌将“六查”工作法细化为48项检查清单,建立的“网格化+信息化”监管体系让安全管理更精准。

安全文化的“播种者”

在矿工眼里,张斌不仅是严苛的安全监督员,更是安全理念的传播者。他主导编制的《岗位风险告知卡》,用简单的语言将岗位操作中的安全风险一一列出,他带大家用放大镜观察生锈的锚杆、变形的托盘,让抽象的安全规范变得触手可及。

“张副处长的安全课有温度。”2024年春节前的安全培训中,他播放了一段十年前冒顶事故的现场录像。画面上扭曲的支架、散落的岩块,配合亲历者的讲述,让全场寂静无声。“每个隐患背后都是活生生的家庭”,这句话从此深深刻在矿工心里。

当晨曦再次照亮矿区,张斌又带着守护安全的使命走向井口。巷道深处的矿灯连成星河,映照着新时代煤矿人守护安全的初心。在这片沸腾的乌金海洋里,正有无数个“张斌”在接续奋斗,用智慧与担当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长城。

【责任编辑:田文璐】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