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5月21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姚丹)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指引下,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锚定瓦斯治理这一行业痛点,全面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难题,为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长平公司科工贸生产车间,一台DY-3000W-6米激光切割机正高效运转,蓝色激光束精准切割钢管,切割效率与精准度远超传统工艺。作为煤矿瓦斯抽放的关键部件,螺旋铁花管的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瓦斯治理成效。此前,该部件依赖外购,成本高且供应不稳定,传统焊接工艺更是效率低下,日均产量仅20根,难以满足井下每年使用需求。
为突破这一困局,长平公司科工贸团队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引进这台集高精度切割与自动打孔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实测数据显示,新设备引进后,单根铁花管加工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4分钟,日产量提升至120根,生产效率提高6倍。不仅彻底解决产能瓶颈,每年还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超百万元,实现“提质、增效、降本”的多重目标,为瓦斯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在赵庄煤业,一场“封孔革命”正在井下巷道悄然发生。针对传统人工封堵钻孔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企业技术团队研发出新型“膨博封孔袋”封堵工艺。在33212胶带顺槽巷瓦斯抽采现场,施工人员只需将长50厘米、宽5厘米的封孔袋揉匀后塞入钻孔,几分钟即可完成作业。
“以前两个人忙半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半小时就能搞定,效率提高近30%!这项工艺革新不仅大幅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更显著提升瓦斯抽采效率。后续我们将持续优化封孔袋材料性能,实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精准适配。”赵庄煤业抽放管理部部长韩晋光介绍。
长平公司、赵庄煤业的工艺革新仅仅是集团公司瓦斯治理的缩影。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集团公司在瓦斯治理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寺河矿采用“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及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炭行业的瓦斯治理难题,在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推进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亮相;集团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环保要求,加速推进20处8%以上浓度瓦斯利用项目,优化发电、供热技术,提升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如赵庄煤业低浓度瓦斯热电联供“四新”技术研究稳步推进;同时,针对8%以下超低浓度瓦斯,联合高校开展“膜分离提浓”“多孔介质超焓氧化”等技术试验,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从智能设备升级到工艺创新突破,装备制造集团正以“四新”技术为抓手,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安全生产的硬核实力,为煤炭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记者手记:
在装备制造集团生产一线,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随处可见。长平公司车间内,激光切割机高效运转;赵庄煤业井下,新型封孔工艺便捷省力。这些“四新”技术的应用,让传统煤炭行业焕发全新活力。
曾经,瓦斯治理难题严重制约安全生产,如今科技创新成为破题关键。铁花管生产效率提升6倍,封孔作业从“灰头土脸忙半天”到“轻松操作半小时”,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彰显着科技赋能的强大力量。在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将“四新”成果深度融入生产实践,才能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