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6月20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牛东方 张舒)围绕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降成本、增收入、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2025年专项行动要求,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这场攻坚战,从点滴细节中深挖潜力,用精细化管理破解困局,切实将“过紧日子”的思想转化为“创效益”的行动,为企业高质量筑牢坚实屏障。
“降本增效金点子” 全员智汇齐念“节约经”
“两巷道顶板支护时,我建议根据顶板来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锚杆支护,避免‘一刀切’地使用槽钢支护,节约支护材料成本。”“以往,老塘回收的槽钢都按废铁变卖,现在,我们可以带着维修工具在现场对槽钢进行不同程度的维修,实现槽钢材料复用。”“我建议我们每班将锚杆、锚索托盘进行回收,虽然是小件,但积少成多,也能节约成本。”……像这样的“降本增效金点子”讨论会,当前已经成为长平公司各队组的每周工作惯例,在讨论会上,干部职工人人出点子,个个想办法,将降本增效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全力推动降本增效攻坚行动收到实效。
在降本增效行动中,长平公司不仅坚持副总领题,业务部室、支部书记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各业务专业优势,让降本增效行动更有保障,还广泛动员基层职工,通过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共同探寻降本增效的新途径、新方法,让降本增效行动后劲十足。当前,从生产一线到后勤管理,长平公司各处都充满了降本增效的巨大热情和生动实践。
以预防性维护代替被动更换 精细管理抠效益
“退锚泵的更换周期由1个月延长至2个月,这个时间还在不断延长!”长平公司综采一队技术员李笑笑在班前会上汇报到。据了解退锚泵是矿井顶板管理的核心设备,它的频繁更换不仅影响井下生产进度,还直接造成设备成本不断增加。为尽可能节约关键设备频繁更换的购置成本,长平公司打出了“培训+体检+档案”组合拳,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会等时间,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将设备的正确操作、维护使用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告知职工,对于误操作容易引发的设备故障情况进行说明,避免因人工操作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更换。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井下对设备进行“深度体检”,重点清理泵体内部积垢,及时更换耐磨密封件,让设备始终保持“最佳工况”,为每台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实时记录运行时长、故障频次等详细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制定维护计划,实现从“事后维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液压支架漏液导致乳化液浪费极易形成资源的“隐形损耗”,为此,长平公司构建起“巡检+建档+追溯”全链条管控体系,每天早班,支架组长都会提前根据班组群内生产班组反映的问题整理为问题清单,每次下井带着“漏液排查清单”逐架检查,仔细检查管路接头、密封接口等易漏点,发现老化密封件立即更换,同时,为每架支架建立“漏液治理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维修的时间、部件型号、更换人员等信息,形成可追溯的责任链条,通过全流程精心“呵护”,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能收尽收 能用尽用 激活闲置资源新价值
长平公司坚持修旧利废,以修代换。针对井下巷道频繁掘进导致的通讯线路重复铺设问题,长平公司积极建立井下通讯动态更新机制,结合采掘计划提前3个月开展线路优化设计,通过“光纤直连+无线中继”组合方案,将原需铺设的5公里主干线路压缩至3公里,减少光缆采购成本。推行“标准化线缆箱”管理模式,对井下通讯节点实施“即插即用”模块化改造,使线路调整效率提升40%,避免因临时施工造成的线缆浪费。据长平公司智能信息部部长杨文斌介绍,通过对井下采、掘和公用巷道的监控小线、光缆、电话线等线缆进行全面摸排整理,仅一个月长平公司就回收监测线约500米、广播线缆300米、废旧光缆700米、闲置光缆500米,通讯设备及接线盒40余套,这些材料经检测修复后复用率达85%,可节约材料费近4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率与成本管控效能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