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我们这批援疆工作队员对临汾市浮山县北王镇北王小学教学副校长许广成的专属昵称,饱含着大家对他深深的敬意。
许广成性格沉稳内敛、不善言辞,可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那团火却烧得炽热。当援疆的号召传来,他心中一阵激荡,建设边疆教育事业的热忱瞬间被点燃。他深知,边疆的孩子同样渴望优质的教育,那里的教育事业亟需更多力量的注入。怀揣着这份信念,他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新湖农场小学的教育援疆之旅。
在新湖农场小学,德育、教研、教务等诸多工作的重任都沉甸甸地落在许广成的肩头。每周的推门听课活动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清晨,阳光洒在校园,他带着听课记录册,步伐匆匆地走向教学楼。老师授课时,他目光紧紧跟随老师身影,脑海中不断分析着教学方法的优劣,在记录册上不停记录着;学生回答问题时,他微微前倾身体,仔细倾听,观察学生表情和反应,不放过任何细节,心里暗自思量着怎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为教学质量提升牢牢把关。
每周五值班,总能看到他默默坚守的身影。放学时分,他笔直地站在斑马线旁,望着一群群孩子涌出校门,心中满是关切,温柔叮嘱学生“慢点走,注意看路”,小心翼翼地护送学生安全通过。遇到低年级孩子,他会主动弯下腰,帮忙整理好书包带,摸摸孩子的头,笑着询问孩子在校是否开心,并嘱咐其回家听父母的话。他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内心满是温暖。孩子们都知道,有一位亲切的“临汾叔叔”在守护着他们。
在教学工作上,许广成满怀热爱且勇于创新。他深知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的巨大推动作用,内心急切地盼望着能让老师们尽快掌握这一前沿技术,积极组织人工智能培训。培训教室里,面对复杂的技术知识,老师们面露难色,他微笑鼓励大家,详细讲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遇到重点内容便放慢语速重复几遍,直至老师完全明白。他在心底期待这一前沿技术能融入日常教学,为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他举办的“错题本的应用”讲座,为师生们打开了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思路。讲座当天,他结合具体题目,详细讲解如何对错题进行分类、总结解题方法。讲到精彩处,他眼中闪烁光芒,声音也不自觉提高几分。他心里清楚,这些方法一旦被老师们掌握,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助力。不少老师听完讲座后,仿佛找到了教学的“金钥匙”,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为让课堂评价更加精准高效,许广成亲自带领团队改进“优质高效课堂评价表”。办公室里,他和老师们围坐桌旁,看着评价表草案,眉头微微皱起,认真思考着指标细化问题。他充分尊重每一位老师的想法,心里想着集体的智慧定能让这份评价表更加完善。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一份凝聚大家心血的评价表诞生,大大提升了教学的精准度与效率。
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许广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他与山西援疆专家李铮主任团队共建了“晋疆教研工作坊”,定期开展诊断、教研、送教活动。在教研活动现场,他认真听取专家对学校教学情况的诊断意见,内心满是对专家经验的渴求,陪同专家走进教室,观察专家授课过程,仔细学习先进教学方法。过后,他仔细询问老师们的学习感受,组织分享学习收获,他深知只有让更多老师受益,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整体提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传承、易操作的教学模式,为学校的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晋疆墨韵润童心·笔正字端启新程”书法工程成效显著,许广成在其中用心至极。他深知书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心里时刻盘算着如何更好地调动山西丰富的书法资源。组织学生每日书写、每月评比。每天下午书法课时间,他都会走进教室,俯下身仔细观察学生的握笔姿势和笔画书写,发现学生笔画不规范时,便握住学生的手一笔一划地示范。看到写得好的同学,他会竖起大拇指真诚鼓励,他看着学生们认真书写的模样,内心满是对他们成长的期待,在他的鼓励下,学生们的书写水平稳步提升。
在许广成包联的四(2)班的教学活动中,他对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令人感动。放学后,他会留在教室,坐在学困生中间,看着孩子们面对难题时迷茫的眼神,他的内心一阵揪痛。耐心陪着他们学习。讲解数学题时,他语速很慢,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十分详细。当学生情绪低落时,他会轻轻拍着学生的肩膀,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学生重新找回信心。
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许广成主导建设学生德育综合评价体系。他认真听取了大家对学生德育评价的想法和建议,回到办公室后,坐在桌前,久久沉思,脑海中不断梳理着各种意见,对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他一心力求评价体系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真正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同时,他积极推动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精心设计德育课程的梯度目标与实施路径,他想着一定要让德育教育有章可循。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许广成协调全体师生开展“我们的欢乐课间”活动。操场上,阳光明媚,他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欢闹的身影,心中满是愉悦,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做游戏,跳绳时,他脸上洋溢笑容,嘴里喊着加油,带着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许广成在援疆教育之路上坚定前行,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在边疆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书写着温暖而动人的篇章。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边疆教育,投身到这份伟大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