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11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韩孔睿)底抽巷穿层钻孔抽采瓦斯是长平公司提高瓦斯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底抽巷瓦斯抽采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绝大多数穿层钻孔在抽采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堵塞现象,导致浓度衰减、寿命缩短并失去利用价值。以往,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么直接关闭钻孔,要么利用铁管深入钻孔内部,靠人工来回拉拔铁管进行钻孔疏通,不仅费时费力,单个钻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还严重影响了抽采效率。长平公司抽放工区技术员崔建峰介绍:“以前我们每年都会被迫放弃的钻孔就有20多个,而靠人工疏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很低,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但是目前适合松软破碎低透气性煤层的钻孔修复技术较少,尤其是适合我公司独有的‘三高一低’煤层地质特征的钻孔修复技术领域尚属空白。”
针对这一难题,长平公司积极组织抽放技术人员开展穿层钻孔修复提浓课题研究,创新采用“前一后六”冲孔钻头配合4分镀锌铁管、高压软管的组合方案,充分利用井下现有钻冲一体泵设备,通过高压水疏通钻孔内部堵塞,成功开发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钻孔修复工艺。据了解,这项钻孔修复工艺每天只需安排两人进行作业,每30分钟就能修复一个钻孔,修复后的钻孔抽采浓度提升6.36倍,纯量提高25倍,单个钻孔维护成本直降1100余元。按照公司228个作业单元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总成本近1000万元。长平公司抽放工区党支部书记刘向军说:“面对当前煤炭市场形势日益严峻复杂,企业发展挑战重重的实际,我们要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进内错底抽巷加穿层钻孔的瓦斯治理模式,推广穿层钻孔机械水刀扩孔返煤、带压封孔工艺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推动瓦斯抽采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破解生产中的技术瓶颈,促进“五小”创新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赵庄煤业、金驹煤电化不断完善奖励机制,丰富创新载体,充分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
为持续挖掘各基层单位在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中开展的创新攻关项目,赵庄煤业将每半年评审一次的“五小”竞赛活动,增加为每季度一次,并建立“月末征集、季度评审、年度发布和择优上报上级工会参与评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该公司“五小”创新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鼓励更多优秀技术人才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赵庄煤业科技创新“五小”竞赛活动办公室干事来志强介绍说:“我们以‘五小’创新为抓手,鼓励全员立足岗位‘微创新’,通过缩短评选周期,激发职工参与‘五小’创新的热情,并通过制度激励、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三步走’策略,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为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交流平台,赵庄煤业充分协调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的有利条件,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进而达成学习培训有专门课堂、成果演示有特定场所、荣誉展示有专属展区的有机融合状态;深入挖掘各基层单位在技术革新、降本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中开展的创新攻关项目,并对其中效果好、质量高的项目进行奖励,鼓励职工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开展小发明、小改进,切实将创新创效成果转化为推动矿井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赵庄煤业科技创新“五小”竞赛活动办公室负责人李海亮表示:“我们始终坚持‘问题—成果—突破’的工作原则,聚焦矿井重点领域,发动全员参与、主动作为。大家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了许多实用的‘金点子’。这些看似微小的创新‘小循环’,汇聚起来就成了驱动企业发展的‘大引擎’。”
近日,金驹煤电化检修分公司自主设计研制的《一种燃气发电机组一体式缸盖维修检测机构》荣获集团公司“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该成果成功破解传统检修工作中人力密集、效率低下的难题,标志着金驹煤电化检修业务板块创新能力又一次提升。该检测机构的设计以整合集中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缸盖检验和维修两个区域,整合气门严密性试验、气门研磨,配件回装及数据检测等多个功能,极大提高缸盖修复安全质量和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该创新成果已应用于800余个缸盖的修复工作,所修缸盖均在金驹煤电化公司各发电厂站稳定运行,取得了检修合格率100%的优异成绩。近年来,金驹煤电化公司持续践行“四新”要求,深入开展“五小”活动,围绕“安全、效率、效益”,在满足现场检修工作需求的同时,加速推进创新成果向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为企业全级次瓦斯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