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从军营到煤海:“检修战场”上的老兵新传 ——长平公司运输工区党员标兵张建强

2025-07-11 17:07:33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11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王佳楠)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有这样一位党员标兵,他曾是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如今是扎根煤海的“胶轮车医生”。他用12年时间,从检修“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他就是运输工区检修班副班长——张建强。

检修战场破解技术难题

1980年出生的张建强,2013年转业来到长平公司,刚到岗位时,他跟随师傅到井下运输大巷拖车,遇到一辆8T运输车突然熄火,挡住巷道影响运输。师傅们忙碌近一小时才将车移至巷帮恢复通行。班后,张建强不解地问:“为什么不现场修理?”师傅无奈回答:“没那技术。”原来,当时胶轮车检修业务仍依赖委外,而检修组刚刚成立,技术空白、资料短缺、人员技能参差不齐,使检修工作一度陷入被动。

面对困境,这位退伍军人没有退缩,他主动请缨加入攻坚团队,白天拆解设备对照图纸学习,晚上记录数据建立档案,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机修、电路、气路等全套检修技术。

“当兵时保家卫国,现在保障井下运输安全同样责任重大。”张建强常说。他将军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带到工作中,独创“望闻听”快速诊断法,成为工区公认的“车医生”。

创新攻坚彰显党员本色

由于胶轮车在井下长期运行,受使用年限、井下煤尘、潮湿侵蚀、磕碰等影响,车辆外观可以说是不堪入目,车辆标准化迫在眉睫。张建强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主动调研市场,深入厂家了解车辆喷漆技术和使用设备情况,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引进专业设备,在副斜井广场建成了简易喷漆间,通过清洗、整形、打磨、抛光、喷漆等工序,使修复后的车辆焕然一新。相比返厂喷漆8000元的成本,自主修复仅需2000元,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全部车辆的喷漆工作,节省费用近30万元。

在提升乘车舒适度方面,他牵头改造人车内饰,跑遍建材市场选定软包方案,带领团队攻克海绵硬度、收口工艺、电路安全等难题,打造出“豪华”内饰样板车,获得集团公司推广。  

这些创新成果背后,是张建强“干就完了”的实干精神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他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创新任务,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本色。

再生工艺磨砺降本真功

随着公司降本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张建强在党支部支持下组建了“党员示范岗”,带领5名党员成立“胶轮车配件修复攻坚小组”。他们在检修车间设立专用平台,开创“2-3台废件拼装1台良品”的再生模式,使修复效率提升40%。

通过对报废配件的拆解、筛选、清洗、重组,每月可修复发电机2台、马达2台、增压机1台、传动轴3根、电路板3块,预计到年底可节省配件费用30余万元。在技术攻关的同时,张建强还注重“传帮带”,培养了李培智、王波等多名技术骨干,形成了易损配件修复标准。

从井下抢修到技术攻关,从个人钻研到团队带领,张建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先后获得长平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但他最看重的,还是工友们那句朴实的评价:“有张师傅在,我们的车就有保障。”如今,在长平公司运输工区,张建强依然每天忙碌在检修一线。他用匠心守护着井下运输线的畅通,用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让党徽在煤海深处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田文璐】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