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7月28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吴成伟)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深入践行“136”安全管理模式,立足矿井复杂地质,将顶板监测作为安全管理核心,通过引进先进顶板矿压监测系统,构建起智能化、精细化的顶板管控体系,为安全生产筑牢坚实屏障。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区域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显著特征,顶板管理长期以来都是安全生产的关键难点。然而,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段难以满足当前的安全管理需求,这也倒逼长平公司必须寻求技术突破。
“以前人工监测主要靠人员定时巡检,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受限于巡检路线和时间,部分区域的数据采集存在滞后性。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监测精度也难以保证,很难做到隐患的提前预判。”生产管理部强矿压负责人坦言。
为突破管理瓶颈,长平公司创新引进煤矿顶板矿压监测系统,在63123顺槽科学布置日常测站和综合测站两种监测单元,其中,日常测站共计18组,按30米间隔均匀布置,每组测站配置一台离层位移传感器;综合测站共计3组,按150米间隔布置,每组测站集成2台离层位移传感器、12台锚杆(索)应力传感器,4台激光测距传感器,实现对采掘工作面的顶板应力变化、离层状况、表面位移等关键参数的全时段自动采集。监测数据通过传感器转化成数字信号后,实时传输至地面的矿压监测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可精准实现锚杆、锚索应力异常的实时预警,以及对顶板离层情况的精准监测。
“现在方便多了,在监控室看屏幕就能掌握数据,哪里异常马上报警。不用总跑现场,人力省了,数据还精准及时。锚杆应力异常、顶板离层超标,系统立刻发现,处理起来快多了,生产也更安全高效!”负责矿压监测的技术员小王兴奋地说。
目前,顶板矿压监测系统已在6312工作面常态化运行,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顶板状况的全天不间断精准监控和实时数据传输,大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也显著提升了井下作业安全系数与生产效率,提高了矿井顶板管理水平,进一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