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同发东周窑煤业公司退伍军人用坚守续写担当

2025-08-07 17:48:36 来源:记者观察网

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7日电(通讯员 刘广宇 刘伟伟)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发东周窑煤业公司,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他们曾身着戎装守护家国,如今扎根煤海书写奉献。从军事标兵到安全卫士,从装备能手到技术尖兵,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本色。

郭义成:以“零误差”执行力筑牢安全防线

郭义成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获评“优秀士兵”,锤炼出敏锐的风险预判能力和“零误差”执行力。转战煤矿后,他将井下巷道当作战场,把隐患视为“敌情”,在盘区管理三队的岗位上,用军人的严谨守护着每一位工友的安全。每天深入采掘一线,他随身携带的“安全检查清单”记录着设备参数、支护状态和操作规范,今年以来排查整改隐患200余项,让责任区域实现“零事故”。

“在部队守护国土安全,在煤矿守护生命安全,责任一样重!”这是郭义成的信念。他创新推出“隐患随手记+限时销号”管理法,推动建立全队隐患排查长效机制,让安全问题“不过夜”;利用班前会开设“安全微课堂”,用部队战术分析方法讲解操作规程,使班组职工安全考核优秀率得到提升。他还创新“岗位互补”排班制,根据职工特长分配任务,带领团队成为“标杆”。

从军营到矿井,郭义成始终延续着军人的使命。他说:“安全是煤矿的生命线,更是我对‘军人使命’的延续。”在他的带领下,盘区管理三队的安全防线愈发坚固,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钢铁屏障”。

侯佳铭:26岁的“拼命三郎”

侯佳铭,年仅26岁,却已经在一线工作了3年。他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新时代矿工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工友们眼中的“拼命三郎”。初到工作面时,面对复杂的机械操作系统,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设备参数。

为快速掌握技能,入职前3个月,侯佳铭每天下班后主动“拜师学艺”,加练两小时,仅用90天时间就实现独立操作复杂设备。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他连续72小时盯守现场调整参数,确保了掘进效率的提升。

“井下没有惊天动地,但把每台设备都当成战友呵护,就是我的勋章!”侯佳铭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矿工的担当。他的拼搏故事,成为年轻一代产业工人“立足岗位、争创佳绩”的生动写照。

常叶飞:用军队标准化理念打造“安全标杆”

作为一名退役班长,常叶飞有着极强的团队组织能力和应急处突经验,让他在机掘六组班组长岗位上大放异彩。

在今年5月份巷道掘进作业中,常叶飞凭借经验,提前发现顶板松动征兆,果断组织撤离并加固支护,避免安全事故及经济损失。在团队培育上,他创新“阶梯式”培训法,带出12名技术能手;推行“设备操作五步确认法”,使单班掘进效率提高,材料消耗降低。

“战场上保战友平安,工作中保工友安全,使命一脉相承!”常叶飞用行动证明,军人的担当不分战场。他带领的班组,不仅是安全生产的典范,更是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模范。

燕龙:30年“设备医生”守护井下“钢铁动脉”

从维修工到维修车间队长,燕龙扎根岗位30年,带领团队守护井下综采设备安全运行,节约维修成本,用精湛技艺诠释着工匠精神。

燕龙自主研发“乳化液泵快速诊断法”,将故障排查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0分钟;带领团队加工综采工作面雨棚架子140套,修复各类泵站设备30余台,整形电缆护板800余块。他创新的“修旧利废五步法”,每年回收复用废旧零件价值超20万元。

燕龙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精益求精、节约增效”的理念深植团队,成为矿井设备安全运行的“守护神”。

从军营到矿井,他们代表着公司各个岗位退伍军人用不同的岗位故事,共同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他们以矿灯为星辰,以巷道为阵地,在能源保供的战场上续写忠诚与担当,成为新时代退役军人建功立业的鲜活注脚。

【责任编辑:田文璐】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