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11日电(唐科伟 通讯员 陈雨彤 王浩东)近期,虽已进入汛期,但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长子县多地在田作物生长面临严峻考验。长子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多措并举抗旱保秋,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在丹朱镇万户村玉米地旁,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强看着汩汩河水通过县水利局新调配的水泵被抽上岸,再经过喷头化作细密的水雾洒向干旱农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批水泵真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冯志强难掩喜悦地说,“前段时间持续干旱,地块都裂了,玉米叶子卷得像麻花,我正愁没办法,县水利局就协调来了水泵,短短三天,我们村200亩临河耕地全部浇透了,现在玉米叶片已恢复舒展,长势逐步向好。”
长子县水利局紧急调配的53台大功率水泵,不仅给万户村的玉米地送来了“及时雨”,也让石哲镇吕村40余亩林下党参苗缓解了旱情。“我们调配的水泵根据旱情轻重和作物分布实行精准投放,动态管理。”长子县防汛抗旱服务队队长李光伟介绍,“目前,已优先将35台部署在河流、水库等主力水源地,通过临时铺设的管网向连片农田输水。剩余18台作为机动储备,将根据后续旱情变化和地块补水需求,随时调配补充,确保哪里缺水就及时支援到哪里,让每台设备都用在‘刀刃’上。”
为确保水泵高效运行,长子县防汛抗旱服务队建立了详细的使用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人,并每日监测运行状态。截至目前,这批水泵已满足1800亩农田应急灌溉需求。
在鲍店镇北街村玉米地里,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沿着田垄延伸,细密的水流通过滴灌带缓缓渗入农作物根部。“农业农村局的这套滴灌设施,真是帮了大忙。”北街村村委会副主任胡芸飞感慨,“现在打开开关,水顺着管子直接渗到根上,一亩地能省一半水。之前担心费钱,实际算下来,省的水和人工,比设施投入还划算。你看这玉米,根扎得稳,叶子舒展,比去年没旱时长得还好。”目前,该村1500亩土地已实现滴灌设施全覆盖,在抗旱保收中充分发挥了滴灌设施优势。
近年来,长子县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灌溉设施新建与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2.2万余亩农田灌溉系统升级改造,不仅修复了原有老化渠道、泵站,还新铺设了高效节水管网系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精准灌溉”的转变。“这些设施发挥了关键作用,2.2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效率提升40%以上,土壤墒情保持稳定,有效避免了作物因旱减产,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田。”长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慧祺说。
除了硬件设施的保障,长子县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抗旱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中耕松土保墒、喷施抗旱保水剂和叶面肥等实用技术,帮助农户科学应对旱情,最大限度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
面对持续旱情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严峻考验,各乡镇(服务中心)迅速行动、精准施策,用扎实举措为秋粮生长“解渴”。自8月4日起,慈林镇每日统筹调度5辆洒水车,累计出车20辆次,在田间地头持续开展抗旱喷灌作业。截至目前,已有2100余亩玉米田喝上“及时水”,作物旱情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