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12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牛东方)盛夏时节,高温高湿,食品安全风险增加。为切实保障职工“舌尖上的安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聚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原则,通过全过程管控、强化应急举措、严格监督检查等多项措施,全面织密夏季食品安全防护网,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坚实后勤保障。
全过程管控到位,从源头切断风险链条
“食材采购必须索证索票,严格查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入库。”在长平公司职工食堂的食材验收现场,管理员正认真核对每一批蔬菜、肉类等食材的信息。
在采购环节,食堂严格执行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米、面、油、肉、菜等大宗食材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对保质期有限的食品,凡超过保质期三分之一时间的,一律禁止入库。食材按荤素、生熟分类存放,冷藏、冷冻设备温度实时监控,并定期清理库存,防止交叉污染。
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标准,热菜中心温度不低于75℃;每餐次所有菜品均按规定留样,每种不少于125克,冷藏保存48小时。售卖期间,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和工作帽,剩余食物按规范处理。此外,每日对操作间、就餐区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风;餐具、厨具定期高温消毒,从环境上减少细菌滋生与传播风险。
应急举措到位,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报告负责人,一名职工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疑似食物中毒!”一场模拟夏季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正在长平公司职工食堂紧张进行。接到报告后,食堂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讯联络组迅速向公司调度指挥部和基建后勤部上报,第一时间联系医务所并拨打120急救电话;现场处置组封存可疑食物和餐具,负责应急物资调配和现场秩序维护……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环节衔接顺畅,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提升应急响应能力,长平公司依据《职工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食堂员工、医务室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演练前,还进行专题培训,内容涵盖食物中毒常见症状、处置要点及个人防护知识,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流程、掌握技能。通过常态化演练,不仅增强各小组、各部门协同配合能力,也提升了食堂工作人员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实战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真实情况,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降低危害。
监督检查到位,压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冷藏柜温度记录不完整,需立即整改。”“操作间地面有积水,存在滑倒和卫生隐患,必须马上清理。”由长平公司工会、基建后勤部、行政办公室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正在对食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为确保各项食品安全制度落地见效,长平公司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堂食品安全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监督。日常巡查由食堂专人负责,每日检查食材储存、加工操作、环境卫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联合检查组每周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核查采购记录、消毒台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资料,发现问题建立清单,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实行闭环管理。同时,畅通职工监督渠道,在食堂设立意见簿,鼓励职工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