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22日电(记者 杨文滢)万里黄河奔涌不息,“大美山西”绽放新彩。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盛宴拉开帷幕。
作为规模创历届之最、影响最广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本届文博会在科技含量、文创阵容、互动体验、开放程度和观展感受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山西省文化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与创新活力。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共同感受这场盛会的独特魅力。
多元展馆沉浸式体验三晋风情
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设7大主题展馆:第一个和第二个主题展馆是文化产业综合馆,设在N1馆和N2馆,主要展示山西省各市、各领域近年来的文化发展成果。第三个主题展馆是文化科技馆,设在N3馆,主要展示数字创意、动漫游戏、人工智能应用等。第四个主题展馆是文化专题馆,设在N4馆,主要展示省内外特色专业镇和重点文化企业。第五个主题展馆是文化消费馆,设在N5馆,主要展示珠宝文创非遗、工艺美术精品、茶叶紫砂陶瓷等。第六个主题展馆是文化贸易馆,设在N6馆,主要展示36个国家2000多家境外企业的产品。第七个主题展馆是工美·非遗互动馆,设在N7馆,主要展示“晋观·非遗手作”“晋创·工艺美术”“晋享·美食”等内容。
除了主会场,文博会还在全省各地设置多家分会场,同步开展剧目展演、电影放映、非遗体验等系列活动。同步打造的云上VR展馆,可以让观众通过线上设备实现“足不出户逛展会”。此外,主会场各展区开展的古乐器埙演奏、连翘茶品鉴等特色活动,也为游客营造了浓厚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氛围。
科技赋能 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
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赋能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展区推出的搭载虚拟数字人“青鸟”多模态一体机智能设备成为全场焦点。这位智能文化“传播者”,以晋侯鸟尊为设计灵感,在人物形象、服装色系纹路以及配饰设计中与山西文化元素深度融合,展现山西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在技术支持上,“青鸟”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大数据训练,实现实时人机交互。
在活动现场,“青鸟”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信使”为使命,通过AI互动模式向世人讲述侯马盟书的前世今生,以数字之躯延续信使职责——让3000年前的晋国文明印记与2500年前的盟誓文书跨越时空对话,将散落的晋国文化碎片串联成篇,让古老的山西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山西省文物局展区呈览的特色展品,全站仪、探地雷达、扫描仪、手持GPS、古建三维扫描仪、球扫、传统考古工具……不仅让展览场景更加生动,也让观众透过这些展品,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物工作者如何让沉睡的文物“活”过来、让消逝的历史“看得见”。
太原展区围绕“博物馆之城”文化名片,打造的文物文博主题展区,运用裸眼3D技术对天龙山石窟造像进行数字化复原,生动再现天龙山石窟艺术的精美绝伦;设置晋祠虚拟世界探索之旅、《指尖上的活壁画》和《晋祠古建数字互动沙盘》等交互体验区,让文物“活”起来;整合太原市106座博物馆线上资源,打造“云上文博”矩阵,让观众不出馆也能云端感知文物的温度。期间,展会弧形屏前的展演区域还有机器人表演“花式绝活”,配合《说唱脸谱》《青春修炼手册》等动感音乐,以律动的舞蹈展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果;弧形屏后侧特设“AI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展区,重点展陈AI机器人矩阵,包含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松延动力、跳舞机器人Alpha Ebot、宇树科技机器狗Go2 Air等,让观众真切感受数字赋能,未来已来。
“动态”传承 让非遗技艺绽放绚丽光彩
相较而言,本届文博会的非遗展陈不再是静态“孤岛式”陈列,而是走向生动的场景化叙事。
晋中展区的“非遗活化”模块中,流失大英博物馆的龙纹琉璃砖通过非遗技艺成功复制“归家”,彰显了大国工匠的巧思与情怀;按故宫太和殿屋脊瑞兽形制等比例烧制的11件大型琉璃制品,呈现出一派恢宏气象。阳泉市展馆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悉数登场,布艺、泥塑、烙画葫芦等省级非遗精品亦精彩亮相,集中呈现了阳泉非遗保护的系统性成果。忻州特设——走近“忻”非遗展示区,场景化展示刺绣、砚台、雕塑、剪纸、面塑、文创等多个类别共25家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现场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朔州展区,非遗剧种登台亮相——大秧歌《泥窑》、耍孩儿戏曲《千里送妹》、右玉道情《杨八姐游春一谏君》《金镯玉环记》选段、北路梆子《琴笳赋》选段等,还有引人入胜的非遗技艺表演,葫芦烙画、刻瓷、柳编、剪纸等,观众沉浸其中,聆听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告白。
打卡文创 探寻“潮意”无穷的大千世界
近年来,山西文创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众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成为城市文化的“移动名片”。本届文博会文创阵容强大,覆盖传统工艺、特色非遗、红色文创、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数字文创、民俗文化七大类别。
依托“地上文物看山西”的厚重文化底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展区推出的晋祠水镜台积木玩具构思精巧,现场游客竞相拼装斗拱组件,古建榫卯的微观再现传递着“一榫一卯藏乾坤”的工匠哲学;移步“煤炭文化”系列文创展区,不起眼的“小煤球”们化身软萌的疗愈陪伴,通过幽默设计消解地域刻板印象,传递山西“黑色资源、绿色未来”的转型自信;以山西省域图镜像蝶变为灵感的流沙冰箱贴闪光夺目,以“破茧成蝶”隐喻三晋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在传统文化符号创新融入文旅产业方面,除了备受游客亲睐的大同“佛小伴”文创系列,还有省文物局推出的“晋魂系列”——灵动的玉鹿化身纸雕灯冰箱贴、典雅的青花缠枝纹罐演变为书签套装。吕梁展馆汇聚剪纸、堆绫、刺绣、银器等非遗项目及鸮卣系列文创、于成龙廉政文创等展品,尽显吕梁特色文化内涵。晋城展区精心打造“九头十八匠”“二十八星宿”“在高平遇见古今美好”“相遇阳城 皇城有礼”“连通天下 翘动未来”“树理故乡 沁水有礼”等文创市集,凸显文旅融合新魅力。临汾展区推出的“千佛庵悬塑·3D全景相框”采用激光精雕+立体层叠工艺,还原隰县小西天景区193尊悬塑的震撼全景,还有别出心裁的“西天圣境”冰箱贴,将悬塑的金碧辉煌与佛国天宫的奇幻场景浓缩于方寸之间,让游客可以将文化瑰宝“带”回家。
从历史文化遗产到最新科技,从文创产品到新兴文旅产业,第七届山西文博会以更年轻的表达、更丰富的体验、更开放的姿态,诚邀您共赴一场山西千年文化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