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25日电(唐科伟 通讯员 刘明星 常伟)今年以来,余吾煤业公司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跟班写实制度,扎实落实“一线工作法”,推动各级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沉到生产现场,在“沉浸式”跟班中精准捕捉问题、高效推进解决,让管理服务直抵一线、落地见效,为各项工作安全高效开展筑牢根基。
写实扎根:沉在一线抓生产
8月7日15点,余吾煤业公司安监处副处长王和兵走进掘抽一队会议室参加四点班岗前仪式。
“带工具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要注意所拿工具的尺寸和重量,不能超过规定”“S5208胶顺掘进期间顶板安全和支护质量要严格把控,保证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确保正规循环任务的完成”“通风设施要爱护好,保证风流稳定”“锚索等物料集中码放,零散物料要管好,严防丢失损坏”……岗前仪式上的每一项强调,都被坐在角落的王和兵快速地记录在笔记本上,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旁边的掘进工张敏瞅着这位“大科长”认真的模样,悄悄竖起了大拇指。
这正是该公司推行领导干部跟班写实制度的生动一幕。
为抓实管理人员跟班、带班管理,推动隐患问题全面闭环整改,筑牢矿井安全长效发展根基,该公司制定下发了《余吾煤业公司领导干部现场跟班写实管理办法》。明确党委书记、董事长、专职党委副书记每半年跟班写实次数不少于一次,副总经理、专职副总工程师每季度跟班写实次数不少于一次,兼职副总工程师、科室党政负责人每两个月跟班写实次数不少于一次,生产线队组党政负责人及技术员每月跟班写实次数不少于一次,且重点深入偏远区域、重点和关键岗位跟班。各级管理人员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将工作重心沉到井下现场,在一线调研中找准症结、拿出实招、破解难题。
该公司将强化作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升领导干部入井带班质量上。管理人员全过程参与基层岗前仪式、集体入井等环节,通过跟班写实精准掌握各工序实际情况,对岗位全循环流程、关键细节进行系统记录,以“沉浸式”跟班写实推动管理服务直抵一线、落到实处。
写实溯源:跟踪排查除隐患
“这人行过桥有点晃啊,跨过皮带进入巷道可不安全,得赶紧将过桥固定牢靠。”余吾煤业公司生产科科长彭洪涛抄起扳手蹲身就拧,每颗螺母都被他拧到满扣,额头很快渗出汗珠。
8月13日四点半,他要在N3101工作面进行全程跟班。刚走到工作面15#液压支架处,他发现工作面煤墙煤层中含有夹矸,采煤机截齿正“咔咔”作响地啃着硬岩,岩尘像白烟似的裹住机身。“慢点开!”他快步冲过去示意司机降速,同时安排专人在构造区域,进行洒水降温降尘。
彭洪涛跟着机组一路走向机尾。他发现:由于工作面刚完成推进调整,采煤机到达工作面机尾割煤时存在割不透现象。彭洪涛盯着煤壁琢磨片刻,在跟班写实记录表上写道:“建议3日内延长机尾溜子,确保采煤机一次性割透机尾煤壁,提升循环效率。”字里行间,还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行至回风巷,看到新接的4寸排水管直接在底板上临时放置,管身也已经磕出了小坑。彭洪涛找来专用卡子,组织人员沿着巷帮打眼固定,把管子稳稳挂在规定高度:“悬空才安全,不仅防碾压,也不影响行人。”
随后,他一路来到轨道巷卡轨车处,发现压绳装置一处固定螺丝松动,压绳横梁晃动,存在弹绳的危险。“拿扳手来!”他当即指挥停车,招呼当班人员一起动手,紧固螺丝、加垫防滑片,直到横梁纹丝不动才罢手,还特意叮嘱井下运搬工杨勇:“每班发车前必须逐项检查,这根绳可不能出岔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该公司将“现场发现问题、即时解决问题”作为强化作风管理的核心抓手,不仅领导班子带头跟班写实,业务科室正队级以上管理人员,生产线队组党政负责人及常务副队长也要全员参与。他们带着“放大镜”盯细节,针对各工种操作盲区解剖分析,形成整改举措后提交安监处;基层单位对照写实记录逐项整改,把隐患消灭在萌芽,让问题解决在现场。
写实闭环:查改联动见实效
“零点班出勤11人,井下所有皮带运输系统运行正常,实现安全生产。但是个别岗位文明生产不达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实有欠缺。下一步要强化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现场交接班,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8月11日上午10点,余吾煤业公司皮带二队队长秦丽鹏在班后总结会上说道。
跟班写实作为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其深度与实效直接决定着各项部署能否落地生根。通过全程跟踪记录、实时校准偏差,才能让每一项要求从纸面走向现场。
为避免跟班写实流于“虎头蛇尾”,该公司依托写实记录精准画像,针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大局观念不强、岗位履职能力不足、责任担当意识薄弱等问题,构建起以跟班写实为轴心的“五同步”工作机制:同步参会查部署是否与写实需求匹配、同步入井查环境是否在写实记录中体现、同步作业查问题是否通过写实及时捕捉、同步跟踪查改进是否对照写实清单推进、同步收工查总结是否呼应写实发现。
依托跟班写实,余吾煤业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千余条查改问题在现场即时响应、联动解决,现场管理精度显著提升,现场隐患卡点逐个破解,各项管理措施直抵生产末梢,为矿井安全高效运行筑牢了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