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9日电(记者 关俊龙)在京昆高速山西襄汾服务区,车轮飞驰的声音之外,一座静立于高速公路旁的文化新地标——晋南非遗传承馆,于9月9日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这座由山西交控集团晋南服务区公司与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文化空间,将五十多项晋南非遗项目首次引入高速服务区,不仅成为山西省“交通+文旅”深度融合的标志性实践,也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这里原本是一处闲置的餐厅超市综合体,历经半年改造,如今已然蜕变为一个聚合展示、体验、研学与振兴功能的文化场所。在山西交控晋南服务区公司总经理尚海波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场“空间革命”,更是一次国企与民企合作、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服务区从“通行节点”升级为“文化目的地”的创新尝试。
作为国家级非遗“晋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依托三十余年文化运营经验,在馆内设置了非遗大师工作室、互动体验区与研学教育区。游客不仅可以观赏晋作古典家具、平阳木版年画、晋绣、漆器、丁村土布、太平绣球、襄汾剪纸等五十余项非遗技艺的展示,还可亲手体验制作过程,仿佛打开了一部“可沉浸的晋南文化百科全书”。
“非遗不应沉睡在博物馆,而应走进人间烟火。”唐人居负责人这样形容传承馆的使命——它更像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技艺与情感的“桥梁”,让行色匆匆的旅客也能短暂驻足,触摸文化的温度。
襄汾县政府代表表示,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得益于政府、文旅部门与非遗传人等多方支持。今后还将继续推动此类文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有与会学者评价,“将非遗馆植入高速服务区,是一种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搭上了现代交通的快车,走向更广阔的受众。”
据了解,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自1989年成立以来,已逐步构建起“五馆一室三园二所”文旅体系,并屡获国家级、省级荣誉。深厚的品牌底蕴为这座传承馆提供了品质与文化的双重保障。而晋南非遗传承馆的开馆,也标志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本质的升级。今后,这里还将推出非遗研学、传统手作、专题讲座等活动,并与周边乡村旅游资源联动,构建“文化-经济”共生生态。
这座倚靠高速公路的文化驿站,正悄然改写“服务区”的传统定义。它邀请南来北往的每一个人,在此聆听穿越千年的晋南回响,见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