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9月15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牛东方 张舒)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为守护丹河这一方绿水而主动西迁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展现了“为青山让路”的远见与担当;历经提标改造后重焕生机的釜山矿井水处理站,彰显出“向清水攻坚”的决心与智慧。这两项环保工程共同勾勒出长平公司主动求变、向绿而行的生动图景。
在初秋清晨的薄雾中,长平公司厂区内污水处理站的新址工地一片热火朝天。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污水处理站迁建工程已完成应急池的建设,当前,正集中力量推进综合车间“迁移”工作,预计11月中旬完工。
这项迁建工程,并非因污水处理站技术落后或运行不良,而是长平公司积极响应《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硬性要求,严守生态红线的主动作为,这为丹河流域腾出了宝贵的生态空间。
决心已定,行动紧随。长平公司迅速组建项目团队,科学选址、巧妙布局,利用厂区闲置库房进行重建,既避免了新增征地,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使用超过15年、老化严重的水泵、配电柜等核心设备进行一次性全面更新换代,新增2190立方米应急事故池,彻底杜绝事故性排放对丹河的风险,用实际行动展现出长平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严守生态底线、主动扛起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如果说迁建工程体现的是“为绿色让路”的格局,那么矿井水站的提标改造则是“向绿色要效益”的实践。
面对高瓦斯区钻探带来的极细煤泥水和周期性清仓给釜山矿井水站带来的冲击,长平公司以“扩容+提质”为核心,通过新增高效澄清装置、优化沉淀系统、强化氟化物双重防控等技术手段,将釜山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提升至原来的三倍。“沉淀池新增的三组高效澄清装置,就像把‘四车道’扩成了‘十二车道’,让污水有充足的时间‘沉淀休息’,确保清澈出水。”项目负责人郭晨介绍到,“改造后的水站每日净化上万立方米矿井水,既保障了井下生产用水安全,又为丹河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迁建,是从空间上重新定义企业与自然的关系,以退为进,换回了长远的环境安全与社会认可;矿井水站的提质改造,则是从技术上突破资源与环境的瓶颈,以攻为守,赢得了更高的运行效能与资源循环能力。
从“为河让路”到“为水攻坚”,长平公司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主动将生态优先纳入发展战略,以技术升级筑牢环保底线,以责任担当回应社会期待,不断在青山绿水间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