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14日电(记者 明文 通讯员 贾浠月 刘磊)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长平公司聚焦强矿压防治,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推广精准治理技术、搭建智能监测体系、健全落地保障机制,持续强化强矿压治理技术推广应用,全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防治格局,为企业安全运行夯实基础。
靶向施策 定制化技术破解防治难题
针对不同区域应力分布特点,长平公司推行“一区域一方案”的技术策略,重点推广多项关键治理技术。在5304综放工作面,创新采用“深浅孔组合卸压”技术,根据4#横川至5#横川、5#横川至停采线等不同施工范围,分别布设28米浅孔与40米深孔,通过ZDY2300LS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钻机控制190°方位角与75°仰角,钻孔间距误差严格控制在±10%以内,实现顶板应力分层释放。巷道支护方面,明确锚杆直径不小于22毫米、屈服强度不低于500MPa、长度不少于2400毫米,采用全长锚固工艺;锚索直径不低于21.6毫米、延展率大于6%,搭配钢带与编织金属网护表,替代传统钢筋梯,通过优化支护参数增强围岩抗冲击能力,为高风险区域巷道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智慧监测 构建全维度预警网络
为实现强矿压风险精准预判,长平公司搭建双重监测平台,形成全方位感知体系,区域监测采用煤科院KJ768与天地Aramis两套微震系统,拾震器覆盖所有强矿压危险区域,实时捕捉微震事件的时间、能量及三维坐标,每日统计24小时总能量与事件频率;局部监测综合运用钻屑法、煤岩钻孔应力监测法与矿压观测法,钻屑孔深度达15米,每米监测煤粉质量并记录动力效应,应力监测布设15米深孔与9米浅孔双测点,掘进工作面每50米安设顶板离层仪,回采工作面监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多维度收集风险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蓝黄红”四级预警模型,通过“微震数据占45%+应力数据占30%+钻屑数据占15%+支架数据占10%”的综合权重算法研判风险,形成闭环,为及时处置风险提供数据支撑。
机制护航 保障技术落地见效
为确保治理技术精准执行,长平公司在培训、验收、考核上持续发力,培训方面,由生产管理部与人力资源部联合开展分层培训,对管理人员讲解技术规划与方案审批,对现场“三大员”培训灾害征兆识别与应急流程,对岗位人员开展钻机操作、爆破作业等实操训练,坚持“先培训合格、后上岗”原则;验收环节,出台《强矿压预防与治理效果检验制度》,明确钻孔深度误差±500mm、倾角误差±5°的标准,要求施工队每日上报治理数据,技术人员现场核查,无记录钻孔视为无效;考核上,配套《责任追究制度》,对参数超标、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从严追责,以严苛机制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技术创新与现场管理深度融合,为企业安全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