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陕西10月15日电(周小龙)“娃,你看这信号多清楚!多亏了移动的娃娃们爬山过来修……”在延安安塞区的山坳里,王奶奶握着手机,对着屏幕那头的孙女哽咽道。屏幕亮起的瞬间,不仅接通了跨越千里的牵挂,更照见了陕西移动延安分公司(以下简称“延安移动”)用服务温暖银发群体的初心。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场跨越“数字鸿沟”的暖心行动正持续升温。
上门服务:把“营业厅”搬到老人身边
“真是太感谢了,以后终于能天天见着小孙子了!”独居的李大爷紧紧握着延安移动工作人员张洁的手,难掩激动。此前,李大爷因身体欠佳无法出门,更不会操作手机视频功能,与远在无锡的孙辈“见面”成了奢望。接到李大爷儿子的求助电话后,张洁立刻利用午休时间上门,从打开软件、添加联系人到调整摄像头角度,手把手教学,还贴心下载了适合老人的娱乐App,确认老人能独立操作才离开。
这样的场景在延安山区并不少见。安塞区的维护员张学锋曾带着工具,在雨后泥泞的山路上徒步数公里,只为修复王奶奶家偏移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通后,他还主动帮老人清理手机内存、设置视频通话快捷键,在手机背面贴上印着专线电话的服务卡片:“按这几个数字就能找到我们”。如今,“上门办”已成为延安移动的常规服务,从业务办理到设备调试,工作人员的脚步遍布城乡街巷,用脚步丈量服务温度。

厅堂课堂:让数字技能触手可及
走进延安移动中心街营业厅,“适老化专区”的爱心座椅、大字指引牌和急救药箱格外醒目。在这里,“青年文明号”的员工化身“专属讲解员”,拿着大字版图解手册,为老人开展“一对一”教学。“以前连健康码都要麻烦别人,现在能自己挂号、查社保了!”刚学会手机操作的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
除了点对点指导,“暖心讲堂”“银龄课堂”等特色活动更让数字知识走进社群。在子长分公司的“张思德服务岗”,志愿者们围绕微信沟通、移动支付、手机拍摄等内容系统授课,还结合真实案例剖析电信诈骗套路,传授防骗妙招。

创新举措:科技赋能适老体验
“对着遥控器说想看的节目,电视就自动换台了!”家住宝塔区的陈爷爷对延安移动推出的电视语音遥控器赞不绝口。针对老年人操作习惯,延安移动推出了一系列“适老神器”:手机营业厅上线语音搜索功能,无需打字就能查业务;专属孝心卡按需定制通话与流量套餐,资费更亲民;爱家健康顾问服务则为老人提供体检预约、健康咨询等贴心支持。
在硬件保障上,全市营业厅均配备了无障碍通道、血压仪、轮椅等设施,设立“爱心专席”实现优先办理,让老人办事更省心。学雷锋日期间,工作人员还走进八一敬老院,安装爱心小夜灯、陪伴老人唠家常,用“志愿红”点亮银发生活。从技术优化到人文关怀,多维度的服务矩阵正在让科技真正惠及每一位老人。
“在延安,服务不仅要接通信号,更要连通人心。”延安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升级适老化服务,打造区域性示范点,让更多银发族共享数字时代的便利。从山坳里的信号抢修到营业厅的耐心讲解,延安移动正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红色土地上书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企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