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2日电(权美玲 通讯员 王瑜纬)清晨的曹村大槐树下,平遥农商银行达蒲支行的“流动服务站”刚铺开桌椅,就围满了前来办理业务的村民。有人拿着种地补助卡兑换新钱,有人咨询春耕贷款,工作人员一边递上热水,一边用家常话讲解政策,还不忘送上春联,笑声在村落里久久回荡。这是该行“整村授信”工作的日常,也是金融服务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
作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平遥农商银行以“引深三实、支农支小”专项活动为抓手,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通过“拉家常”式沟通摸清客户需求,形成精准化“需求台账”,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挖掘”的转型。襄垣支行负责人师基尧的脚步遍布当地梨园,从梨花满枝到硕果满仓,从种植户到电商直播间,每一处与“梨”相关的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仅为种植大户解决冷库扩建资金,还帮小农户对接收购商,让“金融春风”催开了万亩梨花。
针对地方特色产业,该行实施“产业精准滴灌”策略,围绕平遥牛肉、襄垣酥梨、杜家庄红薯等优势产业,推出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专属信贷方案。平遥牛肉深加工企业负责人李总坦言,企业能从家庭作坊发展成省级龙头,离不开农商行的持续支持:“从最初的设备更新贷到后来的电商拓展资金,每次都能精准对接需求,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国。”
所有的努力背后,是农户增收的笑容,是商户周转无忧的踏实,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金融的温度,就藏在这充满烟火气的乡土日常里,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