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5日电(记者 关俊龙)10月25日上午,山西新绛县"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绛州澄泥砚'杯全国书画作品邀请展"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绛隆重开幕。开展首日现场反响热烈,逾300名各界嘉宾齐聚开幕式,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联动的方式同步推出,同名精品作品集也于今日正式出版,以笔墨丹青与千年非遗的深度交融,构建起一场震撼心灵的历史对话。

全国艺力汇聚,打造时代精神丰碑
本次大展自今年4月启动征稿以来,共吸引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名书画创作者踊跃参与,投稿作品逾2000件。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精选407幅佳作入展入编。这些作品构成丰富多元的艺术矩阵:既有19幅特邀名家的扛鼎之作,也有283幅中国书协、美协会员的精心之作,还包括105幅省级会员的优秀作品。
开幕式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家、文化学者及参展代表300余人共同观展。展出的作品主题深刻、形式多样,既有气势恢宏的巨幅创作,也有精致典雅的小品佳作。一幅以抗战精神为主题的水墨长卷前,观众驻足良久,沉浸在那段峥嵘岁月的艺术再现中;与之呼应的一组书法力作,以雄浑笔法书写民族气节,展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不少观众在作品前凝神品味,不时举起手机记录这些精彩瞬间。

非遗与书画双脉并流,创新文化传承模式
本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澄泥砚与书画艺术创新融合。绛州澄泥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兴于唐而盛于宋,以其“抚如童肌、扣若金石、历寒不冰、储墨不腐”的质地和“汾河澄泥,千载淬艺”的工艺精神闻名于世,历来被视为文房至宝与文化传承的象征。展览通过砚作与书画的并置陈列,构建起“砚以载道、书画传神”的对话场域,使观众在欣赏笔墨之美的同时,亦能领略非遗器物所承载的千年文脉。一位来自省外的书画爱好者表示:“能在同一空间中品味澄泥砚的沉稳古雅与书画作品的笔墨意境,这种双重审美体验令人难忘,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贯通与融合。”
开幕式上,中共新绛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会民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次历史与艺术的深情对话,更是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创新融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倪进祥表示,展览开创了"以非遗承载历史,以艺术传承精神"的新模式,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八方合力共筑,彰显文化传承新气象
本次大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运城市文化促进会等机构共同协办,新绛县20余家文化协会及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开展首日,除了出席开幕式的300余名嘉宾外,还吸引了大量当地市民自发前来观展,现场气氛热烈。
一位在现场参观的书法爱好者表示:“这些作品不仅笔墨精湛,更传递出深沉的历史力量。将红色主题与绛州澄泥砚这样的非遗文化相结合,让历史教育不再是遥远的讲述,而是可感、可触的精神共鸣。”许多观众也纷纷表示,此次展览通过艺术与非遗的双重载体,使抗战精神更加贴近当代人的情感认知,极具感染力和启发性。

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除主展厅外,还同步推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范怀保和赵延寿的双人联展。展览期间,将举办多场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和公益研学活动,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抗战历史和非遗文化。
山西绛州澄泥砚研制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持续推进"非遗+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巡回展览、数字馆建设、研学课程开发等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盛宴,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历史视角,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