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7日电(宿义 王永平)10月27日,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公路提质增效、行业治理与廉政建设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发展,立体网络格局初显
“十四五”以来,朔州市交通运输事业以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为总抓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峰在整体情况介绍中指出,全市已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全市通车总里程达10289公里,公路密度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两纵三横”高速路网初具规模,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路网不断完善,农村公路里程达9007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网络化”和“乡镇村庄全硬化”。总长815公里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有效支撑了全域旅游发展。
铁路方面,全市铁路总里程达530公里,集大原高铁的开通极大便利了与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主要城市的联系,中欧、中亚班列相继开通。干线铁路年货物运输能力达2.85亿吨,位居全省第一。
航空方面,朔州滋润机场于2023年底通航,飞行区等级4C级,已开通至上海、广州等多条航线,补齐了立体交通网络的“空运短板”,成为区域重要航空节点。
重点项目成果丰硕,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在记者提问环节,市交通运输局规划科科长王志强详细阐述了“十四五”期间的具体建设成果。全市共布局交通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约476.5亿元,“十四五”期间实际完成投资327.1亿元,占规划目标的95.2%。呼北高速朔城至神池段、S5901高速迎宾收费站、集大原高铁、朔州滋润机场等一批关键项目相继建成投运,显著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和交通便利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多个改扩建工程顺利通车或进入收尾阶段。农村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51公里,所有行政村均实现通双车道公路。
旅游公路提质增效,绘就交旅融合新画卷
针对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的决策部署,市交通运输局建管科科长杨艳仕介绍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与提升计划。全市815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体工程已全线贯通。为做好“后半篇文章”,朔州市已制定并实施《高质量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从2025年起,将用三年时间,通过完善慢行、景观、服务、信息四大系统,深化“交通+”“旅游+”融合,着力将旅游公路打造成为自然风景道、文化旅游路、乡村振兴带和富民发展线。2025年作为开局之年,已在安全防护、管养机制、服务设施建设和路域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行业治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市交通运输局铁路科科长闫佳丞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聚焦出租汽车运营不规范、货车司机投诉处置、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及“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监管等四个重点领域,严肃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定点巡查、驻站执法、优化投诉处理机制、开展执法领域专项整治、严格资金监管等措施,有效纠治了行业乱象,提升了服务质量与执法水平,维护了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张永峰副局长在总结中表示,下一步,朔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奋力当好朔州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朔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