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0月28日电(李现俊 李文 王怡)一双手,可以承载多少重量?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残联2025年第二期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的教室里,答案是:足以推开一扇通往自立与希望的大门。

“以前总觉得除了种地,没有别的路可走。是残联的这次按摩培训,让我摸到了另一条路上的光。”学员房某春的话语里,透着掌握新技能的欣喜,更有对未来的笃定。这束光,源自古县残联将服务深度下沉至乡村的扎实行动,也照亮了“残疾人之家”最为温馨的内核——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所在,更是技能与信心的赋能场。
精准聚焦,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今年以来,古县残联紧扣“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将农村困难残疾人的迫切需求作为工作的核心坐标。继六月末成功举办涵盖中药、粮食、畜禽及手工制作的首期培训后,十月下旬,经过深入摸排与精心筹备,第二期保健按摩培训班如期而至。

如果说首期培训是为残疾人深耕乡土插上技术的翅膀,那么本期按摩培训,则旨在为他们开辟一条融入现代服务业的崭新路径。从田间地头到方寸按摩床,培训内容的转变,精准回应了残疾人多元化就业创业的渴望。
精耕细作,从“掌握技法”到“重塑信心”
为期七天的课程,从10月20日持续至26日,为30余名学员开启了一段从理论到实践的沉浸式学习。培训不仅系统传授按摩基础理论与实操技能,更特别设置了心理赋能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重建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县残联的实训室里,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紧密结合。授课老师化繁为简、精细讲解,学员们则用专注与勤勉回应。手指的力度、穴位的精准在一次次练习中被反复揣摩,生疏渐渐化为熟练。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一场指向未来的孵化。
梦想启航,从“学有所成”到“业有所创”
技术的种子一旦播下,便孕育出创业的萌芽。学员靳某慧的规划,已然超越了掌握一门手艺本身。“我不仅全面学习了理论和实操,课后还专门向老师咨询了如何开办店铺。”她的眼中闪烁着创业者的光芒,“这对我未来的创业,会是巨大的推动。”
从一名学员,到一位未来的创业者,这条路的转变,正是古县残联举办系列培训的终极愿景——让“一技之长”真正化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拓宽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从被动接受帮扶到主动开创事业的跨越。

以手为眼,感知世界;以技为舟,渡向远方。古县“残疾人之家”正以其扎实而温暖的服务,让每一位身处逆境的残疾人相信:命运或许关上了一扇门,但凭借自己的双手与不懈的努力,定能推开那扇属于自立、自强与自尊的希望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