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3日电(宿义 李国富)2025年11月3日,朔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全市两级法院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的工作情况。五年来,全市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朔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据朔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永生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10.88万件,审执结9.99万件;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1.3万件,审执结1.25万件,收结案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在环境资源审判、多元解纷、信息化建设运用、党建品牌、司法研究等方面,多项工作成果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
聚焦中心大局,以公正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全市法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审结一审、二审涉黑恶案件66件479人,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94件,毒品犯罪案件667件,始终保持对腐败犯罪的高压态势,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22件。
在助推经济发展方面,出台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1条意见,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63221件。筑牢生态司法屏障,审结全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公益诉讼案,发出朔州首份生态修复补植令和从业禁令,聚焦长城、桑干河司法保护出台司法保护令,右玉长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机制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审结各类行政案件2296件,强化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妥善处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488件,多个案例入选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成功化解多起历时多年的行政争议。
践行司法为民,以“如我在诉”满足多元需求
全市法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处理婚姻家庭案件11151件,依法审结涉食品药品安全、危险驾驶、电信诈骗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审结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88件,选派71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
助推诚信社会建设,健全执行联动协作、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788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令10656人次。通过开展“三晋执行利剑”等专项执行行动,运用柔性执行方式,成功执结一批重大系列案件,及时兑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构建多元解纷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法庭与治理单位对接,全市基层法院入驻综治中心率达100%。2025年以来成功调解案件2843件,先行调解率达21.04%,运用“旭辉工作法”高效化解多起群体性纠纷。
深化改革创新,以科技赋能提升审判质效
全市法院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压紧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完善案件阅核等机制。扎实推进刑事庭前量刑说理等改革,相关工作经验被写入省高院工作报告。充分发挥审委会、专业法官会作用,着力促进裁判尺度统一。
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积极融入最高法院“一张网”,实现全流程网上办案、全时空诉讼服务。深化审判管理现代化,依托质效分析平台,对案件数据实时分析、精准预判,《朔州中院电子应用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入选《中国政务电子年鉴》。
围绕质量、效率、效果重构审判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全市法院两年以上未结案件全部清零,审限内结案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强化队伍建设,以严管厚爱锻造法院铁军
全市法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抓实系统党建。出台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实施意见,建立“1357”党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一法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市中院被评为“人民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奖”,右玉法院党建品牌获评全省政法系统典型案例。
注重提升司法能力,立足岗位练兵,狠抓素能提升,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拉练、技能竞赛等方式,促进干警业务能力提升。近三年中标省高院司法研究重点课题28个,省级、国家级获奖12个,市中院连续三年获评全省法院司法研究课题优秀组织奖。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启动“4+X”专项督察,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格落实“三个规定”,2024年全市法院共填报相关信息7019条。
在随后进行的记者提问环节,市中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赵文、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晔、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兼执行局局长李喜斌分别就刑事审判、环境资源审判、执行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展望未来,王永生表示,全市法院将锚定“十五五”目标任务,继续做实做优司法服务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朔州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