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25日电(记者关俊龙)11月25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级巡视员师广卫应询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全省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的工作成效。

据介绍,山西省主要从七个方面系统性地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保障劳动者实现公平就业。建立健全稳岗扩就业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每年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决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着力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
二是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连续五年向社会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公布重点行业(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和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三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全省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达2150元、2050元、1950元。持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十四五”期间,劳动者工资性收入逐年提高。
三是保障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大力实施社会保险高质量参保行动,持续推进“数据找人”,全面落实取消参保户籍的限制,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享受社保待遇人员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了百行百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工作机制,保障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15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超过35%。
五是保障劳动者享受劳动保护和休息休假。持续开展劳动用工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按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落实国家关于职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加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六是保障劳动者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持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处机制,创新“调解+仲裁+工会+法援”一体化合力解纷新模式,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就便化解。“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13.2万件,其中调解受理5.8万件、仲裁立案7.4万件,依法依规进行了调解、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争议调处等方式有效化解了纠纷,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七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山西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建立健全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总包代发等制度体系,加强工资支付监控预警,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动态清零欠薪线索。“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查实并解决欠薪案件4.3万件,为19.7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28.1亿元,为农民工筑起一道坚实的安“薪”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