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26日电(记者 关俊龙)11月26日上午,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邵社教介绍山西省自然资源部门在推动山西矿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2022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主要从四方面协同发力,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深化矿业权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2022年以来,通过公开出让、批准探矿权转采、增批上下部资源等方式,为煤炭增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特别是去年以来,基本建成了全省统一规范、专业高效、公开透明的矿业权交易体系,全面推行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公开出让煤炭、铝土矿和煤层气矿业权20宗,成交总金额达1178亿元,预计新增煤炭产能约2920万吨/年、铝土矿产能约1000万吨/年,充分显化国有资源价值,持续推动矿业多元发展。
二是推进非煤资源整治整合,促进既有矿山转型升级。统筹推进非煤矿山整治整合,加快“关小改中建大”进程。已批复忻州、临汾、长治等7市的非煤整治整合方案,运城、阳泉等市的砂石土类矿山已基本整合到位,大幅压减了矿山数量。多措并举,激活中铝集团、华阳集团多个铝土矿区。各市正加紧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三是积极推动地热能利用,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支持运城市打造地热供暖城市级应用标杆,与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在“一区三县”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可持续开发模式。组队赴大同市开展阳高-天镇中高温地热田开发利用调研,深入了解地热资源情况,阳高县、天镇县国土空间规划及地热能供暖需求等,支持后续矿业权出让工作有序实施。在此也欢迎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并参与山西地热矿业权出让工作。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厚植矿业绿色发展底色。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修复全过程,构建了矿产资源高效开发、节约利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修复的新格局。目前,已建成281座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75座,省级206座,绿色矿山总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