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11月26日电(记者 关俊龙)“‘十四五'期间,山西以‘实景三维山西'为代表的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11月26日上午,在山西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裴彦明从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是加快传统测绘向新型测绘转型,构建数字山西统一时空基底。着力推进实景三维山西建设,激光雷达、倾斜摄影等测绘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完成实景三维省域首轮全覆盖,从“平面图”到“立体模型”,山西拥有了1:1复刻的立体家乡。此外,将实景三维建设应用于文物保护利用、古县数字政府建设等,相关案例入选了2025年国家级实景三维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建成自然资源山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遥感影像实行月度、半年和年度更新。建成基于北斗的山西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一张网”,具备厘米级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二是深度融入自然资源业务,提升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革新国土空间治理理念,摒弃过去零散孤立、互不关联的发展模式,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清晰掌控自然资源家底。立足“一网一库一平台多场景”的“一盘棋”信息融合思路,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三网打通,现状、规划、管理、经济社会数据汇聚整合成“一张图”,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一站式服务,面向群企提供全量数据,不用多头跑、重复核,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暖心。
三是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升级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图服务日均访问量达1500万次,平台触屏版(移动端)已成为辅助决策的“工具书”“千里眼”。牵头建设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库作为数字政府六大基础库之一,提供权威精准的空间底图和数据核验服务。面向各行业提供地理信息数据成果1.3万余GB,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服务超10亿次,为建设项目提供坐标转换服务130多万点位。比如,在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净空保护区障碍物排查过程中,提供的三维立体地形成果,使排查效率提升3—5倍,有力推进项目建设。编纂黄河流域等4类地图(集)产品,让山西故事“一图读懂”。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为抢险救灾提供“现场复制件”,用坐标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