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疫情前线的勇敢者

2020-04-29 14:31:42 来源:记者观察网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不一样,没有爆竹声声辞旧岁,也没有大街小巷的热闹非凡,每个人都在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做贡献。而有那么一个人,他的身影一直穿梭在忙碌的医院——他就是壶关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宏波。

图片6

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请缨,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率先进入隔离区投入工作,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依靠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精神一直在一线坚守着,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战斗”在临床一线。

此次战“疫”,壶关县中医院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单位。除夕下午,刘宏波医生接到医护人员返岗通知,初一早晨6:30驱车从河北赶往壶关县中医院报到。当天,他带领急诊科15名医护人员一头扎进隔离区开始工作,这一进就是31天。

由于科室功能的转变和场地改造布置施工,科室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还要开始收治病人。他第一时间做了人员部署,协调了各科室的工作步骤后,第一个穿上防护服,实践救治流程,总结经验。然后,交给其他医护人员如何把工作做到位,如何把自己保护好。

第一天上岗,没有多余的防护服可换,他一天只吃一顿干饭,不喝水。接诊病人后护着眼睛,紫外线照射全身半小时,仍然继续工作。他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指导护士如何操作。第二天换班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服可穿,他又坚持到中午才走出病区。接着就召集大家讲述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如何在物资缺乏的时候做好自身防护,一定要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这位急诊科“”级的老医生,一身疲惫和凝重的表情,足以见证他身上的千斤重担。

刘主任说:“我是一名医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我不想让年轻人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因为我要完好无损地把他们从隔离病房带出,交给他们的家人”。

因为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标本这个步骤操作的风险性极大,刘主任便一直苦思冥想如何能规避风险。他就利用科室仅有的医用设备,设计了一套“采集咽拭子标本正压防护装置”,然后自己把实际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发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并叮嘱大家认真操作。他告诉大家,这是在没有正压头套期间,防止医护人员被感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试验成功后,刘主任就戴着他自己设计制作的防护装备,连续采集了九次咽拭子标本。

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连续一个月他都没有休息过,院长见他一天忙到晚,总是劝他多休息,可他总是说:“我知道了,保证一天睡6个小时以上。”其实院长也知道他每晚都值班,每天晚上被叫醒好几次,那能好好睡几个小时啊!直到现在,刘主任仍然和其他医护人员坚守在隔离病区,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工作,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

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多少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让大家明白他们神圣的使命。(文/施福瑞 陈习文)

【编辑:范蓉】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