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太原植物园国庆亮相

2020-08-20 11:57:51 来源:太原晚报作者:孙达佳

今年国庆节,万众瞩目的太原植物园即将开门迎客。届时,太原市民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植物园,不用远行就能在北方城市一睹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特有植物。开园后,主展馆的3个温室植物馆将展出1100多种植物。未来,植物园将收集8000种至1万种植物。

微信图片_20200820114355

建设中的植物园外景。

总面积约2730亩的植物园有五大建筑群,分为入口管理区、植物科学分类区、植物科学应用区、植物进化展示区、科学实验区五大功能区域,建成有月季园、宿根花卉园、槐香园、树木园、攀援植物园、菊园、百草园等25个专类园。

从观景平台下来,方才远观的湖面近在眼前,远山含黛,三座“露珠”建筑旁,菖蒲、荷花等水生植物伸出波光粼粼的湖面,又是一番醉人美景。

进入最大的“露珠”建筑——热带雨林馆。湿热的空气中,热带雨林独有的菩提树、绞杀榕、树抱石、鸟巢榕以及带有毒性的“见血封喉树”,搭建起热带雨林的骨架,配以热带乔灌木,在各处摆放具有非洲风情的铁艺造型摆件,呈现出多彩、浓郁、繁荣的视觉景象,仿若走进原始森林。

这个占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高度29米的温室区域,分为热带雨林奇观区、热带雨林群落模拟区、飞瀑观景区、趣味植物区、棕榈花园、热带水生植物区。花卉室的张辑说:“这是一处观果区,栽有西印度樱桃、铁木瓜、铁西瓜、槟榔等,游客能看到老桩开花结果的奇特景观。”

沙漠地带神奇进化

三座“露珠”建筑之间有连廊衔接,每座“露珠”有通往顶部平台的环形旋转坡道,便于游人从高处观景。

顺着廊道,来到面积约2500平方米、高度15米的沙漠植物馆。进入这颗“露珠”,仿佛来到了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带,“露珠”建筑的玻璃幕墙天窗为打开状态。此时,阳光照射进来,黄沙上,奇异的仙人掌尽情地展示着沙漠地带植被热烈、粗犷、顽强的生命特质。

这里分为澳洲、非洲、美洲和亚洲沙漠植物区,典型植物有油橄榄、巨人柱、大腹木棉、猴面包树、天伦柱、武伦柱、沙漠玫瑰等。眼前,这些沙生植物的膨大茎、刺状叶、块茎,无不呈现出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神奇进化。

张辑指着一株舒展着身姿的植物说:“这是沙漠植物馆的‘镇馆之宝’——从西班牙引进的油橄榄,象征和平。像这样高2米多、宽4米的树形,树龄超过了百年。”据介绍,植物园从澳洲、美洲和非洲引进的沙生植物都要经过病虫害检疫。同时经过“重剪”,减少叶片,以便在运输中减少水分的蒸腾。据了解,这些植物从今年5月到现在,陆续运抵植物园。

珍稀植物耳目一新

进入珍稀花卉馆,“新、奇、特”的植物令人眼前一亮。场馆中央,一株顶天立地的“大树”格外显眼。原来这不是树,而是用荔枝木搭建而起的景观柱,里面藏着整个场馆用作通风的“回风柱”,让整个展馆恒温、恒湿,空气循环。

该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高度10米。“其实,3个温室展馆的植物中,大多都属于珍稀植物。这里集中展示的属于微观珍稀植物,主要是让游客近距离去观赏。”张辑说,“比如这里展示的食虫植物、蕨类、兰花凤梨等,游客从中能了解植物生存和进化的奇特过程。”

此外,该馆还专设一个季节花展区,根据四季变化,春天展出球根花卉植物,夏初有艳丽的三角梅,秋季有观果的珍稀植物,让游客领略四季珍稀植物景观。

微信图片_20200820114642

8月19日,太山脚下的太原植物园,工人们忙着栽植苗木、完善配套设施。

专注科研累累硕果

记者跟随植物学博士任保青,来到位于北园的科研中心。只见现代化的建筑依次排开,分别为标本馆、图书馆、实验楼、专家公寓等,未来将发挥植物园科研科普的功能。

放眼望去,两侧广阔的试验田,都是高低错落的植物,分为彩叶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乡土植物区等,用于科研栽植实验。

在这里,栽植有植物园科研团队多年来收集到的1600余种山西本土植物。他们把其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先栽植在试验田,待其适应环境后,移植到温室展馆内与游客见面。“比如这个翅果油,是山西特有的一种物种,是山西人理应知道的物种。它在恐龙时代就出现了,有一定的生态效益,根系特别深,可以生物固氮、防风固沙,营养价值很高。还有文冠果,有很强的观赏性,种子榨的油可以作为生物柴油,是一种战略能源物种,通过科研,未来有望成为一种环保型燃料。”任保青说。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