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于大家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我们不仅要吃的健康,还要吃的讲究,既要注意营养搭配,又要注重餐桌礼仪,尽量做到按时按量就餐,节约不浪费。
公勺公筷和分餐减少疾病传和散
有人认为互相夹菜吃“团圆饭”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其实分餐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周礼》记载,从周天子到士人,所用餐具和餐桌礼仪均有不同。大家经常在古装影视剧里看到每人一个食案,食案上摆放着各自的食物,这就是古代上层阶级的分餐制。但随着封建王朝的不断更替,分餐制渐渐被遗忘,民间盛行的合餐最终成了大众习惯。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为了卫生和健康,国内曾积极推广使用公勺公筷,呼吁分餐制,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出现,让分餐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其实,使用公勺公筷分餐而食,并不是只有在特定场合或面对严重传染性疾病时才适用的。
“日常使用公勺公筷分餐进食,可以有效避免病源微生物从唾液到食物的传染,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传染源,预防疾病。”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口源疾病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张晓嫒表示,口腔内有很多细菌或病毒,常见的感冒病毒、幽门螺杆菌、单纯疱疹病毒、病毒性肝炎以及大家都在预防的新冠病毒等都可能通过私筷传播。而且有些成年人口腔内的病毒在传染给儿童后,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成人口腔中常见的单纯疱疹病毒,一旦通过夹菜、咀嚼喂食或亲吻传给孩子后,可能会引发孩子全身疱疹、高烧等严重反应,严重者还可能致命。
同时,张晓嫒还提醒表示,除了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餐桌上还需注意不要高声喧哗,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以免喷溅,这些也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分餐进食更高效节约食物不浪费
通过宣传了解,许多人也认同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更健康,但就是担心朋友或家人聚餐时分餐显得生分,而且觉得多少有些不方便,担心大家会因此吃不饱、吃不好,吃不完还容易浪费……但其实分餐吃得更好、更快,也更节约。
合餐夹一筷子吃一口,的确感觉很方便。但分餐其实是先用了一点时间做营养搭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按量分配,按需取食,这样的进餐效率更高。
而且大家吃多少盛多少,即便饭菜没吃完,剩下的饭菜也是没人动过的,可以直接保存放入冰箱,卫生干净,不易变质,不浪费更节约。
如果担心公勺公筷和分餐会导致桌上餐具过多,或有轮流等待公筷的尴尬,还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双筷制”即每人一双“取食筷”一双“进食筷”,既能减少餐具的“占桌面积”,也能避免交叉感染,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扩散,提高饮食卫生。
分餐让营养更均衡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合餐的时候,我们不太容易感知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分餐时,可以一顿饭的食物都放在自己的餐盘里,一目了然,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判断主食是否做到了有粗有细、菜品是否有荤有素、有没有菌藻类、荤菜是否适宜、蔬菜是否足够……不仅这顿吃了什么了然于心,还能顺便计划下顿吃点什么能够更均衡。逐步养成营养搭配的习惯,更好地控制进食的种类和数量。
“家庭分餐,还可以帮助儿童做到营养均衡进食。”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喻颖杰表示。
提起孩子吃饭,许多家长头疼不已。如果进行家庭分餐,家长就能清楚地看到孩子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更容易做到定量供给食物——如果孩子很容易吃太多,可以给他们用小一点的餐盘,并嘱咐孩子慢慢吃;如果孩子吃得太少,可以少量多次地提供食物,不给孩子造成进餐压力,并在每一次吃完之后给予适当的鼓励。
一定要注意的是,孩子善于模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坚持分餐的好习惯,家长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餐盘,行胜于言,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只要多一双公筷,大家就能多一份健康。更健康的感受美味,就是分餐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