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就业为先。
“六稳”,第一稳就是稳就业;“六保”,第一保就是保居民就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就要在“三抓”上下大气力、花大功夫,抓发展创造就业岗位,抓创业带动就业规模,抓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抓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中的短板通过发展来补齐。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既是推进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前提基础,也是体现转型发展蹚新路成效的民生标志。我们要把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充分就业,作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省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省上下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生产需求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回升,全省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正是在这一强劲发展态势的催生下,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8万人。
抓创业带动就业规模。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是增强就业能力、扩大就业容量的重要途径。拓展这一重要途径,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风尚、培育创业意识,积极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就要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发展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等创业载体。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就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人们合法守法灵活就业,引导人们靠劳动致富、靠知识致富、靠创新致富。
8月27日,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暨2020年山西省星火项目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这次大赛,展示了全省各地就业创业的成果,发挥了大赛对促进就业的带动作用,取得了以创新驱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据测算,本届大赛直接带动就业岗位4000余个。
抓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只有让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具备一技之长、让技能不足的劳动者实现职业技能提升,才能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此,要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贯穿终身的培训体系。要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创业需要,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山西省坚持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惠民工程,对全省劳动力建档立卡,通过考证持证推进技能培训全面展开,通过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增强实用性针对性,通过滚动培训、逐级提升培养中高端技能人才。2018年以来,山西省每年拿出10亿元资金用于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40余万人次,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只要我们以硬举措、硬办法着力就业“三抓”,就能使就业这一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晴朗,使就业这一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