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梦•黄河情】一人一果一世情,爱上壶口眼中再无大江河

2020-09-21 16:59:48 来源:山西日报客户端作者:郝宏

 

吕桂明拍摄的壶口开放首日

9月17日,受持续大流量洪水影响,关闭了一个月的壶口瀑布景区重新开放迎客。黄色瀑布奔涌而泄,一道彩虹横跨壶口两岸,讲述着黄河因壶口促成的秦晋之好。观景桥上红裙飞扬,人群中,有个人说:“壶口既像我的母亲,也是我的爱人。”这表白,甜甜酸酸,像极了舌尖触碰过的吉县苹果。

中等身材,肤色黝黑,言语间浓重的吉县口音,打过工,伺弄土地,住在壶口景区不远的窑洞里,他是吕桂明,地道的吉县人。能在熙攘的人群里直言所爱,又能让人强烈感受这爱的真挚,吕桂明积淀了22年。

吕桂明作品

“1998年,我在山西日报大门口的灯箱上看到一张不寻常的壶口照片,那是壶口被冰凌封冻的样子,造型极为特别。我听到他的作者王悦讲述创作过程中的不易,那是我第一次对家乡景观有了全新的认知。”吕桂明说,那时起,他情定壶口,自学摸索成了一名景点摄影师。从最初的解决生计,到记录壶口之美,吕桂明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购置专业相机,甚至卖掉了家里的部分苹果园。

想用光影讲述壶口之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吕桂明曾经被河滩石头上的冰,冻在壶口岸边,也曾在脚下打滑时,抱着相机滚落在岸边的泥泞里。一年有300多天坚守在壶口景区,这份执着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极大的耐心。17日,他的姨夫去世,正值壶口重新开放迎客,吕桂明抽空“偷跑”至壶口,拍下了首日迎客照片,这些作品出现在新华社、光明网等媒体上。22年来,专拍壶口的吕桂明有许多作品出现在国内外网站上,他让壶口通过网端“走得”更远。

吕桂明讲述与壶口的深情

如今的吕桂明,已经从摄影爱好者成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吉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但他还是个地道的果农。“我家里种着好几亩苹果园,我们吉县的苹果有近40年的历史,香甜可口,是山西唯一首批成功入选欧盟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一波广告猝不及防,但吕桂明语调真挚。

黄河在吉县奔涌而过,留下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震撼之景,也让这里的土地孕育苹果有了天然优势。30多年前,吉县人发现了这份大地的馈赠,拔掉了玉米棒子,种上了苹果树,“维度适宜,海拔适宜,土壤适宜,温差、光照适宜,空气质量适宜。”吉县东城乡原副乡长葛根朝是地道的苹果专家,他靠着种苹果带动农户脱贫。


【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