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晋欢颜】当好健康守护神 筑牢贫困人口"生命线"

2021-05-20 11:12:13 来源:黄河新闻网作者:刘亚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黄河新闻网记者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围绕山西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反映山西各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定格三晋大地全面小康“晋欢颜”。

微信图片_20210520105919

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确保脱贫质量成色经得住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必然要求。

2019年以来,山西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解决了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等问题,实现各类问题静态清零、动态保障。为我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脱贫攻坚战以来,我省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少生病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探索形成了“双组长”引领,“双签约”服务,“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保障看得起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保障看得上病,“136”兴医工程保障看得好病的“山西经验”,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实行大病分类救治制度

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7种,累计救治大病贫困群众34.61万人次,签约服务慢病贫困患者44.85万人次,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应治尽治、应签尽签、应保尽保。

解决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58个贫困县县医院全部达到二级水平。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1.3万所,采购村卫生室设备27.4万台件,“填平补齐”了常用药品。全省累计补充村医3490名,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医生服务的目标。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全部配齐X光机(DR)、生化分析仪和心电图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清零。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组团式精准帮扶、专科联盟、远程诊疗系统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对贫困地区实行资金项目优先倾斜、能力短板优先补齐、对口支援优先安排、“一体化”改革优先扶持的“四优先”帮扶,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中央和省级卫生资金向贫困县倾斜达到46.1亿元,在贫困县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项目96项,三级医院累计向贫困地区派驻医务人员8023名,开展医疗新技术新业务1908项,完成门急诊诊疗47万人次,开展手术1.9万例,贫困地区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指标大幅增长,全省县域内救治比达到92.06%。

遏制因病致贫返贫增量

免费为艾滋病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并全部转移至定点医院救治,免费为结核病贫困患者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碘缺乏、大骨节等地方病持续保持消除或控制状态。免费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58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宫颈癌检查192.4万例、乳腺癌检查152.3万例、新生儿疾病筛查16万人次,筛查出的患者均得到了早期干预和治疗。免费开展癌症、心血管病、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筛查及早诊早治,惠及群众58.75万人次。

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廉月胜说,下一步,我省将继续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到2025年,我省将实现六大目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的脱贫县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0%;大病专项救治病种≥30种;脱贫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十四五”期间总上升幅度达到5个百分点。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