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全方面的发展以及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时代对于我国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健康中国”行动顺应时代,应运而生。
自2019年下半年起,以“健康中国”为主题的活动在全国范围热烈展开,各省各地市积极响应,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山西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山西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基本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均衡,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总体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山西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健康中国·山西行动”相关工作,及时成立了以分管省长担任主任的行动推进委员会,全面统筹部署行动实施。同时结合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启动了“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十六项重大行动。
各项活动如火如荼,乡镇居民健康获更多关注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指出:“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不仅要从政府和部门的角度提出政策措施,还要对社会和公众提出合理的健康建议,把健康中国战略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公众”不止是城市居民,也包含乡镇及农村人口。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为60%,但如果按户籍人口核算,这一比例不足45%。“健康中国”更多的关注点,就在于乡镇和农村。
越是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就越是关注。相反的,较为落后地区的群众在观念水平和经济实力上,确有一定困难将关注点放在预防疾病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推进和完善乡镇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医疗水平,加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医疗改革不断推进,这既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重要的胜利果实,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观念、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重视乡镇妇幼的健康状况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民族的未来,更是未来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中也特别关注和提出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促进行动。
智力低下或残障儿童是对家庭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而这种情况高发的地区和家庭,往往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原因在于一些乡镇和农村不够科学的婚育观念。比如过早结婚、不进行定期产检等。
以省级医院妇产科为例可以看到,能够定期产检的孕妇当中,绝大多数是城市人口,而来就诊中存在健康隐患的高危产妇当中半数以上是来自县城或农村。缺乏定期产检,尤其是孕早期产检,是农村地区新生儿患病几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人们对于“科学孕产”“科学育儿”的观念还比较陌生,还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宣传和普及,更需要每一位社会公众的参与。
可喜的是,国家和省委已经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区医院为在本地区建档立卡的孕妇提供免费的叶酸和唐筛检查,并在新生儿出生后为部分贫困地区产妇提供新生儿必需营养素。在“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中,进一步加大了健康知识普及的力度,启动了“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专项行动。提升健康素养是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要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从临床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利用医疗手段介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唐氏综合征和唇腭裂的几率。
在各项活动启动的同时,“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将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凝聚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等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将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基层,建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切实推进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提升。加强在各地区“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及相关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会共识。
未来十年,随着“健康中国·山西行动”行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将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必将加快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为山西振兴崛起提供坚实的健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