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2022-03-04 11:45:16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陈俊琦

2021年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彭堃墀、王一德等10人获首届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表彰,每人获重奖50万元;我省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张靖、程芳琴所在单位获表彰奖励;全省上下形成大抓省校合作、抢抓第一资源、狠抓人才工作的良好态势……我省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大文章,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历史空前。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国之基。近年来,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山西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平台不断升级,人才服务保障不断加强。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开创了人才工作新局面,努力在加快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山西担当、在全国人才版图中提升山西地位。

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团结引领服务各方面优秀人才,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要抛出橄榄枝,让每一位人才都感受到山西满满的真心诚意;种下梧桐树,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在山西找到适合的事业平台;搭好英雄台,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人尽其用、尽展其才;当好后勤部,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享受到全链条的精准服务;打好温情牌,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尊才爱才用才在三晋大地蔚然成风。省委书记林武在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彰显了省委用心用情做好山西人才大文章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省委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推动党中央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在山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市县三级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书记担任,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督促落实等作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职责任务》《工作规则》,严格落实专题例会、民主决策、调研咨询、分工协作、报告通报、考核督办等各项制度,初步形成统分结合、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结果激励效果,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逐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第一资源政治责任。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调整人才工作机构,充实人才工作力量,省市县都建立了人才工作专门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从事人才工作,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人才工作组织体系。

我省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的《实施意见》,推进各级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的省级人才服务联盟,推进一清单、一卡通、一窗口、一平台、一专员”“五个一建设。强化互联网+人才理念,开发建立省内高层次人才、晋籍在外人才、晋籍优秀大学生三大数据库,全面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积极协调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事宜。省市县三级加大人才公寓、人才周转房建设力度,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环境好,则人才聚。去年,在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任职的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陈毅领取第三年人才补贴。作为全日制博士,陈毅可享受3万元的学费补助,连续60个月、每月5000元的生活补助,工作满5年还可拿到20万元购房补贴。他欣喜地说:太原人才补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申报流程越来越便捷,规则越来越完善,使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人才政策红利。

全面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满满元气和强大动力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只要我们拿出足够的诚意,东西南北都可以向中部集中,向山西集聚。2021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把高校作为撬动人才工作的重要支点,以抓人才、抓平台、抓项目为重点,全面深化山西与全国知名高校的全方位合作。

行非常之策,尽非常之责。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省校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构建起统一指挥、分工协作、三级联动、专班推动的工作格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安丽率队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活动,组织开展百名市县党政正职访名校”“千名企业家进校园”“千企联百校等系列活动20余场。先后有66名厅级干部和97名县委书记赴高校对接洽谈,30余所省外知名高校领导来晋回访,省政府与55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行非常之策,收非常之效。全省上下以超常规力度深化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风生水起、渐入佳境:建设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全省新签约优质生源基地76所,比省校合作启动前增加1倍;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8000余名省外学子来晋实习实训;建设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收集有参加联合培养意向的学生1500余人;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启动2022年选调生招录,名额扩大到1400名,并首次面向国(境)外院校招录;建设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从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引进7名高层次专业化领导人才担任省属本科院校副校(院)长,实施科技博士服务团项目,首批选派4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省级开发区、市县医疗卫生机构和科技部门服务锻炼;建设智库合作基地”“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全省共选聘592名智库专家作为决策咨询顾问,确定30个开发区为校友招商引才特色园区;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内单位与高校共建科研平台110个,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6项;建设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近4万名师生来晋开展研学研修;建设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与30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运城苹果、沁州黄小米等我省特优农产品进入高校;建设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全省重点打造适合高校的劳务品牌60个,年供应能力6万人左右……省校合作硕果累累,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国高校师生聚才聚智聚山西,创新创造创未来,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加快人才政策集成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人才发展一流生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制度是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汇聚各方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进一步扩大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人才使用、评价、薪酬分配自主权,推行科研项目申报常态制、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承诺制、项目管理里程碑制、结题验收备案制,打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一流生态。

创新高端人才培养支持措施。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精准引育急需紧缺科研创新领军人才及团队、科技创业投资人、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十四五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遴选高端领军人才,精准给予科研经费、项目、团队、平台等全方位支持。采取专项人才奖励方式在晋企业引才用才,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赋予事业单位引才用才自主权。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模式进行重构性改革,明确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可以在本单位编制总量范围内,自主拟定年度增人计划,自主制定招聘方案、实施招聘,组织人社部门不再统一下达增人计划,不再进行事前备案。明确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聘可通过直接考核方式进行,招聘范围、对象、批次、时间、地点及考核形式、内容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

大力支持企业引才育才。我省允许国有企业自主引进招聘人才、自主制定激励政策,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薪酬和佣金补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的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入编事业单位,激发企业引才育才动力。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实行职称评聘“4个取消、职称评聘分离、设立绿色通道,人才评价真正回归到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的正确导向上来。完善人才激励体系,建立成果奖励、项目奖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支持激励体系。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202111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我省10项科研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张靖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程芳琴教授等主持完成的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持续培优创新生态,科技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的显著成果。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全省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各路高贤入晋建功立业,释放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三晋大地呈现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喜人图景,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片热土。


【编辑:关俊龙】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