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于2021年底发布,十年间的中国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变化情况引人关注。报告显示,2010-2019年,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得到持续的改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开始好转,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还在继续上升,视力不良、龋齿问题更加普遍,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成长在国家发展新阶段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新的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关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描述基本概括了当今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特点。从社会现实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由学校和家庭承担。但是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分数为重点、以考试升学为目标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扭转这种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投入更多关注。
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测试问题
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测试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宣传工作,体育测试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体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一方面必须让学生了解各个项目的测试方法与要求,使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告知学生《标准》测试结果的利害关系,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加强体育锻炼。《标准》实施是为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与提高,学生是《标准》实施的客体和受益者。学生只有对体育锻炼和测试产生价值认同后才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配合学校的体育测试,才能更加主动地、自觉地加强身体锻炼。所以做好《标准》的宣传工作,有益于广大学生、家长及教师了解和掌握《标准》内容及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为贯彻落实《标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理论支持,并使社会與论和政策环境起到引领作用。
宣传工作的目的是扩大体质测试在学生和老师中间的影响力,同时让老师和学生了解体质测试是国家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推行的一项政策。体质测试己经上升到政治层面,需要全体师生高度重视,体育教师是体育测试的直接参与者,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校医应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的各项工作,了解体育测试的内容。
从《2020年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不难看出,中国孩子的普遍状况,他们作业负担沉重、缺乏锻炼、吃很多加工食品、心情低落。这恰恰是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的大背景之一。
在“双减”落实的同时,教育部其实也在推动“双增”——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同时增加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相信在这一套组合拳的引导下,在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在下一个十年呈现积极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