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4月24日电(尹玉明 尚军昌)她有着格桑花一般的坚韧顽强,也有着格桑花一般的乐观向上。她就是董村戒毒所教育矫正中心副主任滕霞娟,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抗疫“格桑花”。
快乐教学,她是戒毒人员心目中的“好老师”
每次一进入封闭执勤区,滕霞娟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化教育、安排辅教活动、批改作业、开展诊断评估、完成数据录入,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特别是课堂化教学,在完成省局下发的视频内容外,她结合时事政治、传统文化等,自创了“5+”(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故事分享+互动交流+音乐放松)快乐教学法,让戒毒人员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堂课。
“滕科长,我就喜欢听您给我们上课,您的课贴近地气,生动有趣,总能打动人的心弦,我爱听,也能听进去!”这是戒毒人员听课后的切身感受,也是对他们心目中好老师的褒奖。
洞察细微,练就教育戒治工作的“火眼金睛”
“吴大队长,请你过来看一下你大队戒毒人员张某写的家书,我感觉张某的思想波动很大,建议你们一定要注意他的思想动态,做好包夹包教!”
“马教导员,今天我中心组织开展辅教活动时,发现你大队戒毒人员史某的情绪有些异常,少言寡语,常常走神,请大队民警密切注意!”
类似这样的事情,仅今年,滕霞娟就给各大队提出预警提示10余起。在多年的教育戒治工作实践中,滕霞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做好教育戒治工作,不仅需要用心用情,还要练就细察、洞微、善教、克难的本领”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推迟儿子的婚礼,扮演一回“铁心肠母亲”
“妈,你怎么不提前跟我们商量,就宣布了推迟我们婚礼的事情啊?”视频里,面对儿子的诘问,她强忍着泪水,不想让儿子看出她内心的纠结。儿子的岁数也不小了,原本计划好好的婚期,却因疫情的严峻形势和执勤模式的改变而被宣布推迟,难怪儿子有些不理解。
抗疫以来,参加封闭执勤、隔离备勤、居家隔离休息成了她工作生活的常态,然而作为一个母亲,她明白自己是不称职的:儿子在外地订婚,她怕从外省回来隔离影响工作,选择了缺席;今年年前,女方家摆婚宴,同样原因,她也没去;这次说好在儿子结婚时和亲家见上一面,然而由于疫情,儿子的婚期又被推迟了……
女本柔弱,为警则刚。疫情当前,她更多地选择了坚守和奉献。
遵守场所防控纪律,甘当妹妹眼中的“不孝女”
“姐,你就那么忙吗?两个月了,你也不回家看一趟妈,妈妈的腿疼病又犯了,这几天一直下不了床,血压也降不下来,但她不让我给你说……”尽管妹妹在电话中的语气很委婉,但滕霞娟还是能听出妹妹心中的不满。
“最近所里疫情防控形势紧张,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外出而影响场所安全,你们离妈家比较近,就麻烦你们多尽点孝道”每次接到妹妹们打来的电话,滕霞娟都有一种紧张感和内疚感,生怕近80岁的父母身体有什么不测。
回想上次见到父母,还是大年初二的事儿,迄今已有60余天没见到他们了,说不挂念那是假的。“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必须带头执行所里的各项防控纪律和规定,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令必从,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滕霞娟的心声,也是她的豪迈宣言。
传递正能量,打造那抹“靓丽风景线”
“老滕,过来踢毽子”“老滕,咱们晚上学跳广场舞吧”工作之余,她会跟同事们一起健身和运动。在同事们眼里,她身上永远洋溢着阳光、活力和快乐,完全不像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学过心理学的她知道,长时间的封闭执勤,民警职工的情绪难免低落和烦躁,一旦心情不好,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后,她会积极张罗和组织封闭区的女同志们一起踢毽子、跳健身操和广场舞、唱红歌等,把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位民警职工,正因如此,每到晚上她和她的伙伴们便成了戒治区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