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指导未来十余年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一个重要文件。依据《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成为目前居民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职业健康、地方病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重点人群都有各自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我国居民健康知识普及率尚不够高,在我省,大部分农村居民及部分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还有待提高,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
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聚焦当前人民群众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实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标。
在定位上,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聚焦每个人关心、关注的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针对每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所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做出系统、细致的安排和建议。
在观念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注重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促进和教育,努力使个人能够了解必备的核心健康知识与信息,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把“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落到实处,提高生活质量。
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每一个行动均按照序言,行动目标,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方面职责的顺序展开,集中说明“为什么要做、做成什么样、怎么做特别是各方如何一起做”等问题。每一项任务举措务求具体明确、责任清晰,强化部门协作和行业责任,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政府牵头负责、社会积极参与、个人关注健康责任,把健康中国“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落到实处,是“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具体实践。
在文风上,努力从文件向社会倡议转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社会公众为主要阅读对象,在充分吸收已有专项文件、规范、指南等的基础上,把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学性与普及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好健康科普,让老百姓能看得懂、记得住、做得到。
山西省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山西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实施全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统筹解决当前人民健康突出问题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同时,也是顺应国际趋势、履行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