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国际刊号:ISSN1004-3799 国内刊号:CN14-1155/G2 邮发代号:22-101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争先崛起看中部 三晋大地开新局——第十七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活动综述

2022-07-29 17:33:27 来源:记者观察网作者:孟鹏婷

7月18日,“争先崛起看中部”——第十七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主题活动从太原启动,23日,采访活动在阳泉顺利收官,7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网络媒体深入山西各地,全面感受中部城市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奋勇争先的发展姿态。

图片1

图片2

以创新推动改革 新型产业正崛起

“十四五”时期,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山西省创新生态建设成为战略任务。近年来,山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傲人的成果。

7月18日,记者采访团的第一站来到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感受山西数字化转型的新变革。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是山西省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与组织平台,先进计算中心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发展,已部署运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中微子图谱、国产双通道大型客机翼型优化、文物数字化保护平台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图片3

作为省属重要骨干企业,云时代先进计算太原中心不但承担着建设山西数字政府和引领全省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更是利用自身算力优势,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同频共振,为数字经济贡献了“山西力量”。

7月22日,记者团走进阳泉大数据与智能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在这里,记者团亲身体验了一次无人驾驶公交车,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百度无人车能够识别到车身周围的车辆、人员情况,轻松实现红绿灯自动识别、转向、掉头、自动变道、靠站停车等功能。“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体验无人驾驶公交车,没想到阳泉这个小小的城市居然藏着这么大的‘智慧’”,坐在车上的记者兴奋地说到。

图片4

阳泉作为首个全国首个全域开放自动驾驶的地级市,已开展全市200公里道路自动驾驶测试运营工作,50个交通路口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形成市域级车城网。部署包括自动驾驶公交车、迷你巴士、出租车、安防车、清扫车等在内的多类型自动驾驶车辆,构建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体系。围绕“智车之城”建设,阳泉探索出了智能交通的新模式,树立了自动驾驶的新标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阳泉做了绿色转型的先行示范,将前沿技术与民生服务、产业融合有机结合,让大家看到了崛起中的新阳泉。

图片5

诗与远方牵手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是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近年来,山西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把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科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如今全省文旅业深度融合,高品质发展的态势已逐渐形成。

图片6

“仿佛穿越到了明末清初喧嚣的市井古街,既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又体验到了现代科技的刺激”,7月19日,记者团走进了具有中国风的神化乐园——太原方特,这座大型游乐场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包含11项方特独家打造的室内大型高科技主题项目和32项室外游乐项目,以及200多项特色休闲景观和餐厅、商店等。以科技为支撑,融合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和太原特色文化,太原方特创造出了一个纵穿古今的东方传奇画卷,让游客在游乐中追寻中华文明的足迹,体验华夏文明的辉煌与伟大。

图片7

图片8

2021年7月23日开园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太原方特推动文化与旅游多方位、全链条、深层次融合,已成为山西文旅融合的新标杆。统计显示,太原方特开业一个月总营收即过亿元,创造了华强方特集团公园最快过亿的记录;2022年继续高歌猛进,截至目前在全国32个方特系公园中排名第一,为文旅融合塑造了发展样板。

图片9

青石街、古城墙、穿着汉服的游客,一股古风古韵气息铺面而来,仿佛穿越了时空……7月20日,记者团一行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从忻州古城的土稍门开始,沿南北大街一路向北,感受当年中俄万里茶路的商队疏影,以及如今“手工作坊一条街”里的繁盛和繁荣。

图片10

忻州古城是忻州的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因文风昌盛而有“文集九原、雅出秀容”之美誉,曾是古代晋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镇。2017年,忻州市委、市政府以“市区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启动了忻州古城保护改造项目。在原有风貌和文化的基础上,引入文创、美食、娱乐等业态,如今的忻州古城,历久而弥新,既有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生活的特征。历史与现代交织、古韵与新声融合、传统与时尚对接、文化与旅游衔接,这座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为世人展示一幅如梦如镜的美丽画卷。

图片11

特色产业赋能 乡村振兴有样板

图片12

随风摇曳的稻谷、蓝天白云、荷塘、笔直的田埂路一起,绘成了一幅颇具诗意的美丽乡村画卷。7月18日,记者团走进太原稻田公园,开启了一场奇妙梦幻的田园之旅。稻田公园是太原市晋源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重要举措。园内设有晋祠米铺、稻田集市、稻田艺术体验馆、稻田城堡、稻田小火车、奇遇幻境馆、光影森林、稻田萌宠、稻田鱼乐园、水上乐园等10个区域,是一个集研学科普游、农耕体验游、美食养生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人文历史游为一体的晋稻文化之园。

图片13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根据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农业要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的目标,晋源区委、区政府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运用农文旅融合创新模式,深耕农业,以“农业+”方式,促进乡村发展。“稻之城”板块通过推广种植绿色有机大米,把晋祠大米的品质做优、品牌做响,重现“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丰饶景象;稻田乐园与山西农大、省农业农村局技术部门在水稻施肥、质保、鱼稻共生方面合作研究,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立稻鱼、稻蟹共生试验示范田40余亩,种植传统水稻品种,锦稻17号、103号,培育新品种康培1号、2号、3号,引进试种稻花香2号,力图打造地标性农产品。与此同时,还布局花卉、特色蔬果,将稻田公园打造成农文旅综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局面。

图片14

采摘园、动物园、钓鱼地、跑马场……一幅精彩纷呈的壮丽画卷正在阳泉市盂县城东大地上铺展,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私挖滥采的煤矿塌陷地。组建于2012年的山西华北奕丰生态园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一元变多元、地下转地上、黑色换绿色”的率先发展之路。在经过十年的建设后,华北奕丰已经成为了盂县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体建设单位,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名单。

图片15

截止目前,企业已经投资3.2亿元,建起了规模1万亩、600余亩时令鲜果采摘园、年产30余万斤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种植富硒小米以及各种豆类为主的2000余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存栏规模30万头(只)畜禽的辰酉养殖基地、10000平方米农业文化科技园、年产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和以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垂钓中心、跑马场,年接待能力为30万人次的特色旅游线路等。华北奕丰生态园抢抓绿色低碳新机遇,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了引领作用。

图片16

房舍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房屋都用石头垒成,整个村庄建在一个石坡上,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7月23日,记者团来到了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的大汖村,这个古村落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2011年,大汖古村被盂县政府列入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名单;2013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2019年,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图片17

2017年4月1日,大汖古村由山西圣天越集团投资,开始进行修护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于2019年5月1日正式开业,目前已投资4000余万元,将古村打造成一处集观赏型、休闲型、体验型、吃、住、娱、购、会务、培训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了大汖古村旅游知名度,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下一步,大汖古村将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圈,大力推进集美丽古村、自然人文景观、红色革命基地和温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建设,持续深挖本地旅游资源,多角度展现红色革命老区的历史风貌,重点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不断向着特色化、多元化、产业化迈进,多措并举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力打造“山水大汖梁家寨”特色旅游品牌。

面对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山西各地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些异曲同工的答案构筑成了山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未来,期待山西各地书写更多的答案,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山西,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全面发力、奋勇前行,如今的三晋大地,打破遍地是煤的刻板印象,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编辑:】

视频推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