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网山西8月19日电(尹玉明 通讯员 郭鸿山)为充分发挥个别教育在戒毒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排查化解矛盾,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场所安全稳定,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店戒毒所创新方式方法,坚持教育矫治 “一人一策”“靶向”对症,推动教育戒治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下面是一起对新入所戒毒人员不适应戒治生活的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人员杨某,男,1980年5月1日生,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人,小学文化,离婚,无业,该戒毒人员于2021年3月5日被宁武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入所后民警通过入所体检表以及戒毒人员登记表记录的信息来看,其身体没有任何疾病,但杨某多次表现出极端言行,且在民警谈话中发现,杨某不仅有戒治抵触情绪而且精神状态异常,影响场所安全和秩序稳定。
【矫治方案】
大队民警针对其出现的异常状况制定了多措并举,全面细致的教育矫治方案。一是与医务所人员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对其身体状况重新检查,对其心理状况重新界定。二是加强个别谈话教育,从思想动态入手,找准切入口转变其思想观念。三是大队民警与教育矫正中心人员配合,进行针对性矫治措施。四是大队民警做好日常包夹管控工作,严密监管,防止其发生危险行为。
【方案实施】
(一)从身心健康入手,多管齐下。通过杨某异常行为来看,可能存在因吸毒导致的身体和心理的某些疾病存在。大队民警与所医务所人员沟通交流后,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对其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为开展教育矫治奠定基础。
(二)从思想动态入手,找准切入口。大队民警对杨某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引导其敞开心扉,通过与之共情、理解等方式,取得杨某信任,从而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三)从教育戒治入手,教矫并重。针对杨某出现的异常行为,大队民警与教育科各中心教师密切沟通配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其内心里的想法,并做好记录与分析。开展团体咨询、读书悦心活动以及绘画活动,鼓励杨某打开内心,感受周围人或事物的美好。针对其身体状况,为其制定康复训练处方,缓解其焦虑情绪。
(四)从安全稳定入手,严格包夹管理。介于杨某行为的异常,可能精神失控,有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摩擦的风险,影响大队戒治秩序。大队充分发挥互帮小组作用,对其24小时包夹,将戒治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中。
【效果与思考】
通过半年的教育矫治,杨某的情绪相对稳定,言行基本正常,能正常参加康复训练、习艺劳动等戒治活动,危险风险明显降低。
从本案例中,新店戒毒所有如下启示:一是综合矫治。戒毒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工作方针,耐心应对戒毒人员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二是因人施教。根据戒毒人员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采取对症教育矫治方法,确保矫治效果。三是安全为重。在教育矫治工作中,安全是最大的前提。教育矫治目的在于通过各项矫治手段改变戒毒人员思想认知、重塑其戒治信心,减少各类戒治不稳定因素,确保场所安全稳定。